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切佛顶轮王
【佛学大辞典】
(佛名)由佛眼尊流出之金轮佛顶也。以八辐轮为其三昧耶形。瑜祇经曰:「一切佛顶轮王,手持八辐金刚宝轮。」【又】摄一切佛顶轮王之略称。
一字金轮
【佛学大辞典】
(佛名)(参见:一字金轮法)。
一字金轮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具云一字金轮佛顶法。金轮佛顶者,尊体之名。以(勃噜唵)之一字为真言。故谓之一字金轮。其德广大无边,胜于诸尊。其种子名三身具足之咒,为秘中之甚秘者。三摩耶形为八辐轮。尊像为黄金色或白色。坐八叶白莲华上。手结智拳印。顶有肉髻之形。其上更有发髻。形如轮王。故名。祈一切悉地及除灾,修其法。是五佛顶尊之一也。大日经疏五曰:明五佛顶「此是释迦如来五智之顶,于一切功德中,犹如轮王具大势力,其状皆作转轮圣王形,谓顶有肉髻形,其上复有发髻,即是重髻也。」经轨如下。一字奇特佛顶经三卷,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一字佛顶轮王经六卷,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一卷,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一卷,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一卷。
一字金轮佛顶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一字金轮法之具名也。
一字轮王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金轮佛顶尊之咒文Bhru%m%,见密咒圆因往生集。
一字佛顶轮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唐菩提流支译,六卷。略曰五佛顶经。佛以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入大三摩地,现大转轮王之相,说一字佛顶轮王咒已,时大千震动,魔宫火起,地狱苦息,观世音金刚主二大菩萨,闷绝躄地。佛复说一切佛眼大明母咒,二大菩萨即醒起身。次说白伞盖顶轮王咒,次说光聚顶轮王咒,次说高顶轮王咒。共有十三品。
一字顶轮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唐菩提流支译,同上。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菩萨欲證圆觉而修禅定有二十五种之差别。谓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而生,其禅定有三种之别,一、奢摩他,此译作止,静行也(安于无为也)。二、三摩钵提,此译作观,幻行也(修有为之幻行也)。三、禅那,此译作思惟,寂行也(静幻皆亡也)。于此三行,单修一行者有三人;三行互修者,有二十一人;三行圆修者有一人;因而有二十五人。此二十五人所修之禅定,谓之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圆觉经曰:「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二种轮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正法教令之二轮身也。(参见:教令轮身)
二轮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车之二轮譬定慧。止观五曰:「驰二轮而致远,翥两翅以高飞。」同辅行五曰:「二轮远运,譬定慧横周。」【又】食轮与法轮也。大会必有说法,说法即转法轮也。又必行斋食,因法轮而谓为食轮。又此二者必相属而转,犹如车之两轮,故云二轮。元亨释书会仪志曰「牟尼觉王之御于西印也,嘉都之大会也。一说也,梵释圣凡遝沓而听矣。一餐也,菩萨声缘排列而食矣。是曰二轮,必于会焉二者相转属,所谓食轮法轮也。」
二轮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正法轮身,二教令轮身也。(参见:教令轮身)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造般多罗道场,中央安置如意轮王菩萨,周围安置七星之像,及诃利低母,禳灾之法也。
七星如意轮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如意轮观音为本尊,七星为眷属故名。即如意轮王菩萨也。见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八轮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正道也。世间之轮,有辐毂辋,互相资助,以成轮体,八支之正道,互相资助,以成正道,故譬之为轮。名义集五曰:「正理论云:如世间轮有辐毂辋,八支圣道似彼名轮,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似辐,正说正义正命似毂,正定似辋,三事具足可乘转通衢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八正道法轮。
九心轮
【佛学大辞典】
(名数)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三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心但任运缘境而转,名为有分心。若有境至,心欲缘时,便生警觉,名为能引发。其心既于此境上转,见照瞩彼(见心);既见彼已,便等寻求,察其善恶(等寻求心);既察彼已,遂等贯彻识其善恶(等贯彻心);而安立心,起语分别说其善恶(安立心);随其善恶,便有动作(势用心);势用心生,动作既兴,将欲休废,遂复返缘前所作事(返缘心);既返缘已,遂归有分,任运缘境(有分心);名为九心,方成轮之义。其中,见心通于六识,馀唯意识。有分心通于死生,返缘心唯得死。若离欲者之死,唯有分心。以既无我爱,返缘无所,不生顾恋也。未离欲者,以返缘心而死。有恋爱故,若有境至,则心可生。若无异境,则恒住有分,任运相续。然见与寻求,前后不定。无性摄论第二卷,谓五识于法无所了知者,先说见心也。复言见唯照瞩者,却结前心也。」彼文无九心轮之名。盖此名为起于慈恩者。摄大乘论上成唯识论三等,引其中之有分识,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为巳说阿赖耶识之證。又出于成唯识论述记第四本,宗镜录第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