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禅化(禪化)
变迁转化。 明 王廷相 《数辩》:“天地开闢,人物禪化,久矣而不可追稽也,何所逆据而知之?”
《漢語大詞典》:递禅(遞禪)
更替;逐步转化。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学说〉》:“或者缓和一点说,东方的古代,奴隶生产未及形成为一个制度便递禅了。”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五》:“我们要知道, 屈原 那个时代也正是 中国 的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递禅着的时代。”
《漢語大詞典》:留动(留動)
静与动。庄子·天地:“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成玄英 疏:“留,静也。阳动阴静,氤氲升降,分布三才,化生万物,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谓之形也。”一说留,通“ 流 ”,指变动转化。 陆德明 释文:“留,或作‘流’。” 陈鼓应 注引 徐复观 《中国人性论史》:“‘流动’是形容分化而生物过程中的活动情形。”
《漢語大詞典》:肖化
古人谓胎儿在母体中受母亲的意念而转化。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故姙子之时,必慎所感,感於善则善,感於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 文王 母可谓知肖化矣!”
《漢語大詞典》:垩化
转化为白垩
用白垩进行处理
形成很易擦去的粉末
《漢語大詞典》:转化率
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某反应物的转化浓度(等于某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差)与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比值的百分比。可用以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漢語大詞典》:转化糖(轉化糖)
蔗糖经转化后所得到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供制造绵白糖和糕点涂抹用。
《國語辭典》:转祸为福(轉禍為福)  拼音:zhuǎn huò wéi fú
将灾祸转为祥福。《史记。卷六九。苏秦传》:「臣闻古之善制事者,转祸为福,因败为功。」《三国志。卷一八。魏书。阎温传》:「若从吾言,反谓城中东方无救,此转祸为福之计也。」也作「转灾为福」。
《國語辭典》:转败为功(轉敗為功)  拼音:zhuǎn bài wéi gōng
扭转危败局势,获得胜利成功。《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汉。刘向 管子书录:「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也作「转败为成」。
《漢語大詞典》:转义(轉義)
字、词由原义中转化而成的意义。包括引申义和比喻义两类。
《國語辭典》:转危为安(轉危為安)  拼音:zhuǎn wéi wéi ān
将危急的情况转化为安全。汉。刘向 战国策书录:「出奇筴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三出:「此二人夙抱经济之才,素怀忠义之气,若天不欲转危为安,不使二人联捷。」
《國語辭典》:物极必反(物極必反)  拼音:wù jí bì fǎn
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转向发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四》:「盖愚者恒为智者败,而物极必反,亦往往于所备之外,有智出其上者,突起而胜之。」也作「物极必返」、「物至则反」。
《漢語大詞典》:物极则反(物極則反)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鹖冠子·环流:“美恶相饰,命曰復周;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唐 王泠然 《论荐书》:“夫物极则反,人盛必衰。”《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元年》:“陛下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极则反,器满则倾。”亦作“ 物极将返 ”。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子亦知物极将返乎?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溃,有所鬱。鬱之也久,发之也必暴。”
《國語辭典》:碳循环(碳循環)  拼音:tàn xún huán
碳元素在大气、土壤、岩层及动植物间流转的过程。藻类和绿色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换为碳水化合物,再经动物的呼吸作用、尸体分解及燃烧等形式而回归大气。所以碳元素循环始终维持平衡。
《漢語大詞典》:通移
亦作“ 通施 ”。
(1).通货,货币。管子·轻重甲:“今君铸钱立币,民通移,人有百十之数,然而民有卖子者何也?”管子·国蓄:“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2).谓转移,转化。管子·地数:“ 伊尹 善通移轻重、开闔、决塞。” 马非百 新诠:“盖谓 伊尹 善於促使轻重、开闔、决塞几对矛盾互相向与自己相反之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