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车甘雨
 
千雨翟车
 
君作霖雨
 
按部雨馀
 
有雨随车
 
甘雨车行
  
随御史轩
   
雨随车


《艺文类聚》卷五十〈职官部六·刺史〉~893~
《谢承后汉书》曰:百里嵩为徐州刺史,州境遭旱。嵩行部,传车所经,甘雨辄注。东海金乡祝其两县,僻在山间,嵩传驷不往,二县独不雨。老父干请,嵩曲路到二县,入界即雨。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颜真卿列传〉~3589~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典故
上皇人
 
人似上皇
 
傲羲皇
 
傲羲轩
 
北牖羲皇
 
北窗一枕
 
北窗寄傲
 
北窗凉
 
北窗眠
 
北窗睡美
 
北窗羲皇
 
北窗卧
 
北窗卧羲皇
 
北窗风
 
北窗高枕
 
北窗高卧
 
宇宙一北窗
 
慕羲皇
 
白日羲皇
 
直到羲皇世
 
笑羲皇
 
羲和人
 
羲皇上
  
羲皇人
 
羲皇以上人
 
羲皇侣
 
羲皇叟
 
羲皇情
 
老北窗
 
卧北窗
 
卧羲皇
 
身致羲皇上
 
闭门寻羲皇
 
陶令塌
 
陶令羲皇
 
陶窗
 
靖节窗风
 
风期结陶叟
 
高枕晤羲皇
 
高卧偃羲皇

相关人物
陶潜
 
伏羲氏
 
羲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百十一〈陶潜·与子俨等书〉~2097~
告俨、俟、份、佚、佟。夫天地赋命,有生必有终,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岂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邪。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荼毒。每以家毙,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耳。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陋,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恨汝辈稚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泛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2~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简释

羲皇人:指生活清闲自适。唐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例句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之三

竹庭瓶水新,深称北窗人。 周贺 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

谁向刘灵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李商隐 假日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李白 戏赠郑溧阳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李白 经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长啸无一言,陶然上皇逸。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

学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之四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柳宗元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白居易 竹窗

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 钱起 衡门春夜

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翛然静者事,宛得上皇馀。 钱起 过王舍人宅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

何须问今古,便是上皇人。 陈寡言 山居

不羞莽卓黄金印,却笑羲皇白接䍦。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仗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高适 广陵别郑处士

喜于无声地,暂傲羲皇俗。 鲍溶 秋晚铜山道中宿隐者

典故
交盖倾
  
倾盖交欢
 
倾盖如故
 
倾盖论交
   
盖不须倾
 
轩盖倾

相关人物
邹阳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247~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昔樊于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孔丛子》卷上〈杂训〉~590~2~
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于郯遇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而别。
《史记》卷八十三《邹阳列传》
「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閒。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按《家语》:『孔子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又《志林》云『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也。』」

例句

尧舜至今万万岁,数子将为倾盖间。 李贺 相劝酒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之二

衰年倾盖晚,费日系舟长。 杜甫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异国惭倾盖,归途俟并粮。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怀一百韵

倾盖金兰合,忘筌玉叶开。 骆宾王 游兖部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

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 高正臣 晦日重宴

典故 
余剑舄
 
堕地号弓
 
堕乌号
 
太息乌号
 
弓堕龙髯
 
抱遗弓
  
攀龙髯
 
攀龙须
 
桥山弓箭
 
泣龙髯
   
轩辕乘龙
 
遗剑鼎
 
遗弓泪
  
黄帝鼎
  
鼎气成龙
  
鼎湖龙
    
龙驾上丹霄
  
龙髯绝

相关人物
黄帝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94~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
黄帝崩,葬桥山。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注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简释

乌号:指良弓。晋阮籍《咏贫》之十二:“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乘龙:指仙去或帝王权臣去世,或指接近帝王、权臣。三国曹植《仙人篇》:“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鼎湖:指帝王等下葬之处。唐杜甫《行次昭陵》:“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例句

功成弃之去,乘龙上天游。 刘复 游仙

上界鼎成云缥缈,西陵舞罢泪阑干。 刘沧 秋日过昭陵

黄帝修真万国朝,鼎成龙驾上丹霄。 刘沧 过铸鼎原

龙髯不可望,玉座生尘埃。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之二

龙归攀不得,髯在侍臣边。 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之三

仙人掌里使,黄帝鼎边来。 岑参 喜华阴王少府到南池宴集

桐枯丹穴凤何去,天在鼎湖龙不归。 徐夤 华清宫

看却龙髯攀不得,红霞零落鼎湖空。 曹唐 仙都即景

鼎湖无路追仙驾,空使群臣泣血多。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主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李峤 汾阴行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坠剑悲乔岳,号弓泣鼎湖。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或言帝轩辕,乘龙凌紫氛。 李群玉 穆天子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杜甫 洛阳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杜甫 行次昭陵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杜甫 骊山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权德舆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最怆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空馀驾龙处,摇落鼎湖秋。 权德舆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之三

鼎成仙驭远,龙化宿云残。 武元衡 途次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一

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 温庭筠 题李卫公诗二首之二

龙髯悲满眼,螭首泪沾裳。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自此随龙驭,桥山翠霭中。 许浑 懿安皇太后挽歌词

一朝铸鼎降龙驭,小臣髯绝不得去。 韦应物 温泉行

景帝龙髯消息断,异香空见李夫人。 韩偓 过茂陵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顾况 悲歌

龙髯不可附,空见望仙台。 顾非熊 武宗挽歌词二首之一

仍闻老叟垂黄发,犹说龙髯缥缈情。 鲍溶 温泉宫

乔山一闭曲未终,鼎湖秋惊白头浪。 鲍溶 霓裳羽衣歌

典故
九折
 
九折回轩
 
九折回转
 
九折悲
 
九折艰
 
九折途
 
九折魂
 
危途九折
  
叱驭人
 
叱驭王尊
  
忠臣叱驭
 
悲九折
  
王尊疾驱
 
王尊许国
 
王尊返驾
  
王尊驱九折
 
王阳叹
 
王阳守亲
 
轮摧九折

相关人物
王阳
 
王尊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尊〉~3226~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柰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简释

九折回轩:借喻不再奔波于仕途。唐李商隐《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斯游悦为胜,九折幸回轩”

九折途:喻指路途艰险。宋陆游《东窗》:“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尚心寒。”


例句

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

撕游傥为胜,九折幸回轩。 李商隐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宁亲西陟险,君去异王阳。 李端 送郑宥入蜀迎觐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返驾王尊何足叹,哭途阮籍谩无聊。 罗邺 春过白遥岭

勿以王阳道,迢递畏崚嶒。 陈子昂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

典故
俗士驾回
 
勒回俗驾
  
山英扫迹
 
山灵俗驾回
 
山灵勒
 
山灵勒驾
 
山鬼移文
 
席次眉轩
 
抗尘容
  
负烟霞
 
起钟山笑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书下·北山移文〉~957~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干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土。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殡。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石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比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遗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典故 
乘轩宠
 
乘轩卫鹤
  
大夫轩
  
懿公轩
 
卫人鹤
    
相关人物
卫懿公


《春秋左传·闵公二年》
「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晋·杜预注:「轩,大夫车。」

简释

轩鹤:借指空有官爵禄仿而不能当事者。唐沈佳期《移禁司刑》:“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


例句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 元稹 和乐天感鹤

华亭失侣鹤,乘轩宠遂终。 孔德绍 赋得华亭鹤

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 孟浩然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

却念乘轩者,拘留不得飞。 张九龄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哢唳云路甚和乐焉余愧独处江城常目送此意有所羡遂赋以诗

欲飞还敛翼,讵敢望乘轩。 张众甫 寄兴国池鹤上刘相公

乘轩宁见宠,巢幕更逢危。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 李白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谁令力制乘轩鹤,自取机沈在槛猿。 杜牧 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之二

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 武元衡 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旧题寄同里杨华州中丞

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 沈佺期 移禁司刑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白居易 感鹤

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 白居易 观稼

削玉点漆,乘轩姓丁。 卢纶 和马郎中画鹤赞

华亭不相识,卫国复谁知。 窦群 观画鹤

谤起乘轩鹤,机沈在槛猿。 许浑 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在野傅岩君不梦,乘轩卫懿鹤何功。 郑启 严塘经乱书事

顾惭不耕者,微禄同卫鹤。 钱起 观村人牧山田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

典故
出尘野鹤
  
轩昂野鹤
 
野鹤在鸡群
 
野鹤姿
 
野鹤昂昂
 
野鹤为鸡伴
 
野鹤立鸡群
  
相关人物
嵇绍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2~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晋书》卷八十九《忠义传·嵇绍传》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徵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

简释

嵇鹤:喻指人才出众。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夸。”


例句

嵇鹤元无对,荀龙不在誇。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典故
洞庭张乐
 
轩辕张乐

相关人物
黄帝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50~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例句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典故
儿女恩怨
 
儿女语,变轩昂
 
恩怨相尔汝
 
昵昵儿女语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听颖师弹琴【听颍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起坐在一床】。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典故
两鹤随轩
 
放鹤
 
飞鹤传书


《宋人轶事汇编》卷七〈林逋常秩陈恬〉~36~
林逋隐居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内。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返。盖常以鹤飞为验也。逋常谓人曰:「世界间事皆能为之,独不能担粪与著棋。」
典故 
黄轩二臣

相关人物
风后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6~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 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黄帝因著《占梦经》十一卷。』」

例句

轩相推风后,周官重夏卿。 崔日用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 李隆基 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杜甫 可叹

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风后轩皇佐,云峰谢客居。 卢僎 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

典故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李贺〉~2075~
李贺,唐诸王孙也。年七岁,元和中,以歌诗著名。韩退之、皇甫湜览贺所作奇之,相谓曰:「若是古人,吾曹有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因连骑造门请见。贺总角荷衣而出。二公面试一篇。贺承命欣然,操觚染翰,傍若无人,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联镳而还。元稹以明经中第,愿与贺交。贺见刺曰:「明经及第,何事来见李贺?」稹惭而退。未几制策登科,为礼部郎官,乃议贺父名晋,不合举进士,时辈从而排之,贺竟不第。按唐李公藩尝缀贺歌诗,为之叙未成,知贺有外兄,与贺有笔研旧,召见,托以搜采放失。其人诺,不且请曰:「某尽记贺篇咏,然黵改处多,愿得公所辑视之,当为是正。」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复召诘之,乃云:「某与贺中表,自幼同处,恨其倨忽,常思报之。今幸得公所藏,并旧有者,悉投堰中矣。」公大恚,叱出之。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翰愈深所知重,于缙绅间每为延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稹年少,以明经擢第一,攻篇什,常交结于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入,仆者谓曰:「明经及第,何事来看李贺?」稹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讳晋,不合应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致撼轲。韩愈惜其才。为著《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名。
《新唐书》卷二百三〈文艺列传下·李贺〉~5787~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三〈高轩过〉【案: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金环压辔摇冬珑】。马蹄隐耳声隆隆【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东京才子】,文章钜公【文章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典故  

《后汉书》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车马饰〉~3652~
诸车之文:乘舆,倚龙伏虎,文画辀,龙首鸾衡,重牙班轮,升龙飞軨。皇太子、诸侯王,倚虎伏鹿,文画辀轓,吉阳筒,朱班轮,鹿文飞軨,旂旗九斿降龙。

例句

熊轼分朝寄,龙韬解贼围。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熊轼巴陵地,鹢舟湘水浔。 尹懋 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二首之一

曾经触虿尾,犹得凭熊轩。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鹏图乃矫翼,熊轼且移轮。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鹢新。 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

虎符中禁授,熊轼上流居。 武元衡 送邓州潘使君赴任

熊轼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许浑 酬邢杜二员外

主人熊轼任,归客稚门车。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

典故
一车甘雨
  
随车灵雨
 
随轩

相关人物
郑弘


《后汉书》卷三十三上〈郑弘列传〉~54~
「郑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域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唐·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例句

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薮谬随车。 李绅 拜三川守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柳宗元 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满扇好风吹郑圃,一车甘雨别皇州。 罗隐 送郑州严员外

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韩愈 郴州祈雨

《國語辭典》:甘雨随车(甘雨隨車)  拼音:gān yǔ suí chē
东汉徐州刺史百里嵩,在乾旱时出巡,雨随车而降,解一境之旱。典出晋。谢承《后汉书。卷五。循吏。百里嵩》。后称颂官吏施行德政有如甘霖般润泽百姓。唐。骆宾王〈上衮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
分類:德政广被
《漢語大詞典》:随车甘雨(隨車甘雨)
见“ 随车致雨 ”。
《漢語大詞典》:随车致雨(隨車致雨)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弘 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亦作“ 随车甘雨 ”、“ 随车夏雨 ”。 清 杨潮观 《东莱郡暮夜却金》:“揽轡清风,随车甘雨,免他供顿徒劳。” 清 钱谦益 《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賑凶烖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亦省作“ 随车雨 ”、“ 随车 ”。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復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绅 《拜三川宋》诗:“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藪谬随车。”
《國語辭典》:随车雨(隨車雨)  拼音:suí chē yǔ
随著官吏车驾所降的雨。《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句下章怀太子注引谢承书曰:「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南朝梁。庾肩吾〈从驾喜雨〉诗:「复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漢語大詞典》:随车致雨(隨車致雨)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弘 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亦作“ 随车甘雨 ”、“ 随车夏雨 ”。 清 杨潮观 《东莱郡暮夜却金》:“揽轡清风,随车甘雨,免他供顿徒劳。” 清 钱谦益 《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賑凶烖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亦省作“ 随车雨 ”、“ 随车 ”。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復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绅 《拜三川宋》诗:“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藪谬随车。”
《國語辭典》:羲皇上人  拼音:xī huáng shàng rén
伏羲氏之前的人。指太古时代的人。太古时代的人恬淡无营,心无俗念,生活悠闲,故隐士常用以自喻。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國語辭典》:倾盖(傾蓋)  拼音:qīng gài
盖,马车上的伞盖。倾盖指途遇友好,停车靠近交谈,伞盖倾斜相交。引申为朋友相交亲切。《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客即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國語辭典》:白头如新(白頭如新)  拼音:bái tóu rú xīn
形容朋友相交甚久,彼此仍互不了解,好像新交的一样。《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也作「白发如新」、「白首如新」。
《漢語大詞典》:白头新(白頭新)
同“ 白头如新 ”。 宋 陆游 《送范舍人还朝》诗:“黄扉 甘泉 多故人,定知不作白头新。” 朱东润 注:“白头新,古谚‘白头如新’,是説没有深交的人,即在相识很久以后,还当新交一样看待。”
《國語辭典》:乘龙(乘龍)  拼音:chéng lóng
语出《艺文类聚。卷四○。礼部下。婚引楚国先贤传》:「孙俊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比喻得到好女婿。唐。杜甫李监宅〉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原许乘龙须及第,未曾经打毷氉。」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
《國語辭典》:乌号(烏號)  拼音:wū háo
1.良弓。《淮南子。原道》:「射者捍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
2.形容对死者的悲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注》:「俗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睹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
《漢語大詞典》:号弓(號弓)
传说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 荆山 下。铸鼎成,有龙迎之上天,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龙须,须拔,坠 黄帝 弓。百姓抱弓、须号泣。见史记·封禅书。后因以“号弓”指帝王崩殂。 唐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之二:“晏车悲卤簿,《广乐》《簫韶》,最愴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明 张煌言 《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变》诗之一:“ 燕山 春老泣啼鹃,屈指号弓十八年。”
《漢語大詞典》:铸鼎(鑄鼎)
(1).见“ 铸鼎象物 ”。
(2).指 黄帝 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 荆山 前。” 明 张居正 《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 唐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國語辭典》:铸鼎象物(鑄鼎象物)  拼音:zhù dǐng xiàng wù
夏禹曾经收九州之金,铸成上有百物之图形的九个鼎。见《左传。宣公三年》。用以比喻君王有德。
《漢語大詞典》:鼎成
见“ 鼎成龙去 ”。
《漢語大詞典》:鼎成龙去(鼎成龍去)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已被 昭阳 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亦作“ 鼎成龙升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 高庙 鼎成龙升之日, 建文 即位, 成祖 以 燕王 来,奔丧而不朝,盖以叔不拜姪也。”亦省作“ 鼎成 ”。 清 钱谦益 《云南道监察御史赵于逵授文林郎制》:“勑曰:我先帝践阼未几, 舜 旌斯举,除授臺諫,如不终日。鼎成之后,接踵而来,皆先帝所遗朕也。”
分類:帝王去世
《國語辭典》:鼎湖  拼音:dǐng hú
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黄帝于此处乘著龙飞上天空。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后比喻帝王的崩逝。《魏书。卷六五。李平传》:「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元。虞集 挽文山丞相诗:「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漢語大詞典》:鼎湖龙去(鼎湖龍去)
同“ 鼎成龙去 ”。 唐 杜甫 《骊山》诗:“ 鼎湖 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荆公 《字説》成,以为可亚六经。作诗云:‘ 鼎湖 龙去字书存,开闢神机有圣孙。’” 明 秦夔 《同金广信宗器游番湖》诗:“ 鼎湖 龙去不復返,只有雁鶩飞茫茫。”
《漢語大詞典》:龙举(龍舉)
(1).犹龙翔。《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
(2).喻王业兴起。宋书·恩倖传·徐爰:“伏惟皇 宋 承金行之浇季,钟经纶之屯极,拥玄光以凤翔,秉神符而龙举,劋定鲸鯢,天人佇属。”
(3).谓羽化而登仙。
(4).犹言龙蟠凤翥。形容笔势。梁书·萧琛传:“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 琛 甚秘之。”参阅晋书·王羲之传论
《國語辭典》:龙驭(龍馭)  拼音:lóng yù
皇帝的车驾。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漢語大詞典》:龙驭上宾(龍馭上賓)
亦作“ 龙御上宾 ”。
《漢語大詞典》:龙髯(龍髯)
亦作“ 龙髥 ”。
(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 ,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 ,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
(2).帝王之须。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3).喻松叶;松。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國語辭典》:叱驭(叱馭)  拼音:chì yù
汉王阳为益州刺史,奉先人遗体行至邛郲九折阪,因道路险阻而折返。后王尊为益州刺史,行经此处,自谓:「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而叱责驭者驱车强力通过。见《汉书。卷七六。王尊传》。后比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下岷关而叱驭,寄切全都。」
《國語辭典》:回车(迴車)  拼音:huí chē
行驶中的车辆,向行进方向作一百八十度的回转。在快速公路或交通拥挤路段,通常均禁止回车。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驭(王尊叱馭)
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 尊 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 为孝子, 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辄成长句一篇却寄》:“自悔 王尊 叱驭忙,欲从 墨子 回车好。”亦省作“ 王尊驭 ”。 清 宋琬 《望城郭》诗:“九折 王尊 驭,千秋 朱邑 祠。”
《漢語大詞典》:王尊驭(王尊馭)
见“ 王尊叱驭 ”。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驭(王尊叱馭)
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 尊 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 为孝子, 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辄成长句一篇却寄》:“自悔 王尊 叱驭忙,欲从 墨子 回车好。”亦省作“ 王尊驭 ”。 清 宋琬 《望城郭》诗:“九折 王尊 驭,千秋 朱邑 祠。”
《漢語大詞典》:北山移
《北山移文》的省称。 唐 路应 《仙岩四瀑布》诗:“胥念沧波远,徒怀魏闕期。徵黄应计日,莫鄙《北山移》。” 宋 辛弃疾 《行香子》词:“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山移》《盘谷序》《輞川图》。”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七:“别是寻常会却奇,美人泪比《北山移》。”参见“ 北山 ”。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2.钟山的别名。参见「钟山」条。
3.北邙山的别名。参见「北邙山」条。
4.八公山的别名。参见「八公山」条。
5.《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劳于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所作的诗。首章二句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漢語大詞典》:移文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外夷夸诞:“其移文乃称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今文书平行者号移文。” 清 赵翼 《赴天津》诗:“聘书却公卿,移文畏朋友。”
(2).发移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抚司,当用申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高宗纯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罗斯 撒纳特 衙门使送贼。”
(3).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的省称。 宋 辛弃疾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词:“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國語辭典》:乘轩(乘軒)  拼音:chéng xuān
乘坐大夫的车,后亦泛指做官。《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晋。杜预。注:「轩,大夫车。」南朝宋。鲍照〈拟古诗〉八首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國語辭典》:乘轩鹤(乘軒鶴)  拼音:chéng xuān hè
春秋时卫懿公非常喜爱鹤,让鹤乘坐大夫坐的车。典出《左传。闵公二年》。后用以比喻无功受禄的人。宋。王禹偁 阁下咏怀诗:「官清自比乘轩鹤,心小还同畏网鱼。」
《漢語大詞典》:宠鹤(寵鶴)
春秋 时, 卫懿公 喜欢养鹤,外出时连鹤也乘轩。当要和敌人打仗时,兵士们说,平日待鹤那么好,叫鹤去打吧! 卫国 终于被灭。事见左传·闵公二年。后以“宠鹤”比喻受帝王宠爱滥居禄位者。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遥飞絶 汉 书,已筑 长安 第。画龙俱在 叶 ,宠鹤先居 卫 。”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漢語大詞典》:卫鹤(衛鶴)
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 狄 人伐 卫 。 卫懿公 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后因以“卫鹤”为滥叨封爵之典。 唐 钱起 《观村人牧山田》诗:“顾惭不耕者,微禄同 卫 鹤。”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 齐 鷄开府, 卫 鹤乘轩,言滥爵也。”
分類:封爵
《漢語大詞典》:轩鹤(軒鶴)
(1).乘轩的鹤。喻宠幸的人。典出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好鹤,鹤有乘轩者。” 唐 白居易 《幽居早秋闲咏》:“轩鹤留何用?泉鱼放不还。谁人知此味?临老十年间。”
(2).乘轩的鹤。喻特立不同凡响的人。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张籍 学古淡,轩鹤避鸡羣。” 钱仲联 集释引 朱熹 《考异》:“此言 张籍 学古淡而不騖於綺靡,如以乘轩之鹤而反避鸡群也。”
《漢語大詞典》:鹤乘车(鶴乘車)
同“ 鹤乘轩 ”。 宋 陆游 《自诒》诗之二:“强欲入城还自笑,世间那有鹤乘车?”
《國語辭典》:鹤乘轩(鶴乘軒)  拼音:hè chéng xuān
轩,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驾。鹤乘轩指卫懿公好鹤,故鹤偶而得以乘轩的故事。见《左传。闵公二年》。后比喻侥倖得到禄位的自谦词。
分類:禄位不该
《漢語大詞典》:鹤轩(鶴軒)
(1).左传·闵公二年:“ 衞懿公 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后因以“鹤轩”比喻滥厕禄位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仕而有愧,鹤轩虎冠也。”
(2).指仙车。 清 黄仁 《水龙吟·吊陈莲峰提督化成阵殁吴淞口》词:“鼉梁乍驾,鹤轩何处?沙虫争避,大树思公。”
分類:仙车禄位
《漢語大詞典》:嵇鹤(嵇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 王戎 曰:‘ 嵇延祖 ( 嵇绍 , 嵇康 之子)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答曰:‘君未见其父耳!’”事亦见《晋书·忠义传·嵇绍》。原比喻 嵇绍 出众拔萃如独立鸡群之野鹤,后借指脱俗超群之士。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嵇 鹤元无对, 荀 龙不在夸。”
《漢語大詞典》:鸡群鹤(雞羣鶴)
比喻一般之中的突出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 王戎 曰:‘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楼钥 《题赵尊道渥洼图》诗:“中间名种鸡羣鹤,无復瘦疮乌暮啄。”
分類:突出
《漢語大詞典》:鹤行鸡群(鶴行鷄羣)
同“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鷄羣中。”
《國語辭典》:丝篁(絲篁)  拼音:sī huáng
琴瑟和箫管等乐器。后借为音乐的代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國語辭典》:风后(風后)  拼音:fēng hòu
相传为黄帝时的臣子。帝遇之于海隅,举以为相,一说为黄帝之师。《汉书。卷三○。艺文志》「风后十三篇」句下汉。班固。注:「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太平御览。卷一五。天部。雾》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
《國語辭典》:高轩过(高軒過)  拼音:gāo xuān guò
诗名。唐朝李贺小时为韩愈、皇甫湜的过访所写的诗篇名。《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漢語大詞典》:熊轩(熊軒)
熊车。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曾经触蠆尾,犹得凭熊轩。”参见“ 熊车 ”。
《漢語大詞典》:熊车(熊車)
有伏熊形横轼的车。 汉 时为公,列侯所用。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应鸣鞞於龙角,覆缇幕於熊车。”后亦用以指代地方官。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 子瞻 既已深居鵷禁,因何反謫熊车?”
分類:为公列侯
《漢語大詞典》:熊轼(熊軾)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前軨熊軾,后乘龙轜。” 唐 许浑 《酬邢杜二员外》诗:“熊軾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帝授节鉞临 玄菟 ,高凭熊軾佩虎符。”
(2).借指太守。 唐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夺却鸞堤史职,謫为熊軾守臣。”
《漢語大詞典》:画熊(畫熊)
后汉书·舆服志上:“诸车之文……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斿降龙。” 汉 制,公与列侯之车轼画熊为饰,后因以“画熊”为咏公卿及地方长官之典。 唐 王维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 赵殿成 笺注:“ 刘昭 《后汉书·舆服志》註:‘《古今註》曰: 武帝 天汉 四年,令诸侯王大国朱轮,特虎居前,左兕右麋。小国朱轮,画特熊居前,寝麋居左右,卿车者也。’” 唐 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诗:“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鷁新。”
分類:列侯
《漢語大詞典》:随车(隨車)
见“ 随车致雨 ”。
分類:随车
《漢語大詞典》:随车致雨(隨車致雨)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弘 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亦作“ 随车甘雨 ”、“ 随车夏雨 ”。 清 杨潮观 《东莱郡暮夜却金》:“揽轡清风,随车甘雨,免他供顿徒劳。” 清 钱谦益 《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賑凶烖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亦省作“ 随车雨 ”、“ 随车 ”。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復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绅 《拜三川宋》诗:“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藪谬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