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1,分3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车书万里文轨同
九轨
同轨会
政如水
词典
同轨
文轨
不轨
方轨
轨范
轨范
轨辙
一轨
前轨
扫轨
轨物
典故
混一车书
 
车书万里文轨同


《礼记注疏》卷五十三〈中庸〉~898~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字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39~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例句

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 杜甫 往在

典故

《周礼注疏》卷四十一〈冬官考工记·匠人〉~642~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 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参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参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汉·郑玄注:「国中,城内也。经纬,谓涂也。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如七寸,凡八尺,是谓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一步也。旁如七寸者,辐内二寸半,辐广三寸半,绠三分寸之二,金辖之间三分寸之一。」
典故
同轨会


《春秋左传·隐公元年》
「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晋·杜预注:「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

例句

桥山同轨会,轩后葬衣冠。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典故
政如水

相关人物
赵轨


《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赵轨传》
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徵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

例句

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 杜牧 郡斋独酌

《國語辭典》:同轨(同軌)  拼音:tóng guǐ
1.车轨广狭相同。《管子。君臣上》:「戈兵一度,书同名,车同轨,此至正也。」
2.比喻统一。《汉书。卷七三。韦贤传》:「今赖天地之灵,宗庙之福,四方同轨,蛮貊贡职。」
3.比喻方法、法则等相同。《韩非子。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4.同路而行。唐。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國語辭典》:文轨(文軌)  拼音:wén guǐ
1.书写的文字及车子的轨辙。若书同文,车同轨,则天下大一统。《隋书。卷三。炀帝纪》:「今天下交泰,文轨攸同。」
2.文章的轨范。《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杜正玄传》:「又著文章体式,大为后进所宝,时人号为文轨。」
《國語辭典》:不轨(不軌)  拼音:bù guǐ
不循法度,图谋叛乱。《左传。隐公五年》:「不轨不物,谓之乱政。」晋。杜预。注:「言器用众物不入法度则为不轨不物,乱败之所起。」《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
《國語辭典》:方轨(方軌)  拼音:fāng guǐ
两车并行。《史记。卷六九。苏秦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文选。张衡。西京赋》:「方轨十二,街衢相经。」
《國語辭典》:轨范(軌範)  拼音:guǐ fàn
模范。《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宏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漢語大詞典》:轨范师(軌範師)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五师资之道:“﹝本﹞或问云:阿遮利耶存念﹝註﹞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亦省称“ 轨范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轨范每常长不闕,威仪未省暂离身。”
《漢語大詞典》:轨范(軌笵)
见“ 轨范 ”。
《國語辭典》:轨辙(軌轍)  拼音:guǐ chè
1.车轮行过的痕迹。如:「他循著地上的轨辙前进,终于找到出口。」《魏书。卷八。世宗纪》:「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2.前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如:「记取失败的教训,别重蹈前人的轨辙。」宋。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后尘遵轨辙,前席咏仪型。」
3.比喻法则。汉。王充《论衡。自纪》:「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國語辭典》:一轨(一軌)  拼音:yī guǐ
1.政治统一。《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晋武若信朝士之言而不征吴者,天下何由一轨!吾计决矣,不复与诸卿议也。」
2.一辙,同一途径,同一归宿。唐。韩愈秋怀〉诗一一首之一:「浮生虽多涂,趋死惟一轨。」
《漢語大詞典》:前轨(前軌)
(1).前人立下的榜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寧 清高恬泊,拟跡前轨,德行卓絶,海内无偶。” 宋 苏轼 《苏颂刑部尚书制》:“曷若蹈 威 绰 之前轨,显扬君亲。”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四:“先生留意文章,超絶前轨。”
(2).犹前辙。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鉴乱亡之未远,而躡倾车之前轨。” 晋 陆机 《叹逝赋》:“瞻前轨之既覆,知此路之良难。”
《漢語大詞典》:扫轨(掃軌)
扫除车轮痕迹。比喻隔绝人事。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同郡 刘胜 ,亦自 蜀郡 告归乡里,闭门扫轨,无所干及。” 李贤 注:“轨,车迹也。言絶人事。” 宋 陆游 《穷途》诗:“全躯希碌碌,扫轨厌纷纷。” 清 黄宗羲 《刘伯绳先生墓志铭》:“塞门扫轨,隣右莫窥其面。”
《漢語大詞典》:轨物(軌物)
(1).轨范;准则。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轨物者也。” 杜预 注:“言器用众物不入法度,则为不轨不物。”魏书·羊深传:“将以纳民轨物,莫始於经礼。”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今风示四夷,示以轨物,当正前日适然之失,尽循旧制。”
(2).指规范事物。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寧可以轨物字民,作范垂训者乎?”新唐书·李景伯传:“使授非其人,则权重衅生,非彊干弱枝,经邦轨物之谊。” 明 王廷相 《栗应宏道甫字说》:“又能於穷通得丧、生死祸福之际,安於义命而不乱,则人道尽而足以轨物矣。”
《漢語大詞典》:九轨(九軌)
(1).可容九辆车并列行驶的路面宽度。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郑玄 注:“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为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辐内二寸半,辐广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辖之间,三分寸之一。”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轂。” 清 唐甄 潜书·法王:“执此致之,直而无曲,显而无隐,如行九轨之途,更无他歧。”
(2).指城中大道。 宋 苏辙 《贺雪御筵谢状》:“九轨澄清,已消尘壒之浊;三农踊跃,载歌牟麦之丰。”
(3).泛指大路。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轨,径趋其乡。”
(4).犹言众车。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大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