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蹐躬
缩着身子。 明 唐顺之 《游盘山赋》:“方蹐躬而俯穿,又缩足而仰捫。”
分類:身子
《漢語大詞典》:错躬(錯躬)
犹置身。错,通“ 措 ”。汉书·哀帝纪:“百姓愁怨,靡所错躬。” 颜师古 注:“错,置也。”
分類:置身
《漢語大詞典》:静躬
反躬静思。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其疾病尫瘵者,静躬祈福,即获祚。”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静躬自察,启居匪地。”
分類:静思
《漢語大詞典》:谨躬(謹躬)
犹谨身。 宋 赞宁 宋高僧传·习禅一·巨方:“中年学道,励操谨躬,行头陀之行,卯食之后,水浆不度齿焉。”
《國語辭典》:三鞠躬  拼音:sān jú gōng
鞠躬三次,是一种最敬礼。也作「三鞠躬礼」。
《國語辭典》:敛躬(斂躬)  拼音:liàn gōng
弯曲身体,缩在一起。唐。元稹《莺莺传》:「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漢語大詞典》:私躬
自身。 唐 孟郊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诗:“既兹吟仗信,亦以难私躬。”
分類:自身
《韵府拾遗 东韵》:虚躬
唐书礼乐志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训大纲格言宣于上惠音被于下皇帝乃虚躬请受
《漢語大詞典》:遗躬(遺躬)
犹遗体。吕氏春秋·孝行:“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参见“ 遗体 ”。
分類:遗体
《國語辭典》:遗体(遺體)  拼音:yí tǐ
1.人的身体,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故称为「遗体」。《礼记。祭义》:「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2.死者的尸体。
《高级汉语词典》:长躬
衣服的中间部分较长
《漢語大詞典》:躬体(躬體)
犹身体。《汉书·王莽传上》:“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
分類:身体
《漢語大詞典》:躬敛(躬斂)
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 宋 刘斧 《青琐高议·西池春游》:“生起揖之,夫人亦躬敛谢生。”
《漢語大詞典》:躬己
(1).恭己。谓帝王敬肃己身,无为而治。躬,通“ 恭 ”。《孔子家语·五帝德》:“﹝ 舜 ﹞叡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 尧 旧职,躬己而已。”一本作“ 恭己 ”。
(2).亲自;亲身。 唐 冯翊 桂苑丛谈·赏心亭:“自 彭门 乱常之后,藩镇疮痍未平,公按轡躬己而治之,补缀頽毁,整葺坏纲,功无虚日。”
《韵府拾遗 药韵》:躬酌
张说乐章躬酌郁鬯跪奠明神
《漢語大詞典》:畸躬
指独行脱俗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三章〉之一》:“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