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禔躬
犹禔身。明史·隐逸传·刘闵:“求古圣贤禔躬训家之法,率而行之。”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二》:“抱苦节之贞者,必褊於容众;具通达之职者,或昧於禔躬。” 清 钱谦益 《〈昨非庵日纂三集〉序》:“著《昨非庵日纂三集》,本天咫,则民彝,参神逵,极物变,其要以禔躬矫志,磨钝励俗,归本於仁义道德,醇如也。”
《國語辭典》:躬桑  拼音:gōng sāng
古代后妃亲自采桑,藉以鼓励并重视蚕事。《礼记。月令》:「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
《國語辭典》:治躬  拼音:zhì gōng
修身。《礼记。乐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漢語大詞典》:克躬(剋躬)
严格要求自己。隋书·皇甫绩传:“ 绩 嘆曰:‘我无庭训,养於外氏,不能剋躬励己,何以成立?’”
《韵府拾遗 霰韵》:躬见(躬见)
潜夫论宣皇帝明选守相其初除者必躬见之
《漢語大詞典》:慈躬
对父母等长辈身体的尊称。《痛史》第七回:“﹝ 文天祥 ﹞奏道:‘不知太皇太后慈躬如何了?’太后道:‘今日受这一惊,益发沉重了。’”
《漢語大詞典》:正躬
犹正身,亲身。汉书·元帝纪:“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虖无忧矣。”
分類:正身亲身
《漢語大詞典》:躬化
谓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史记·礼书:“ 孝文 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世皆知 文王 之所以兴,能得内助;而不知其所以然者,盖本於 文王 之躬化。” 清 方苞 《又书〈礼书〉序后》:“独 文帝 之躬化,可以兴礼。”
《漢語大詞典》:玉躬
犹玉体。楚辞·王逸〈九思·遭厄〉:“悼 屈子 兮遭厄,沉玉躬兮 湘 汨 。”原注:“贤者质美,故以比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陛下将復劳玉躬,扰掛神思。” 晋 石崇 《答曹嘉》:“逍遥沧海隅,可以保玉躬。”
分類:玉体
《漢語大詞典》:要躬
指身体。要,“ 腰 ”的古字。新唐书·张镒李绛等传赞:“要躬可殞,而名与 岱 崧 等矣。”
分類:身体
《分类字锦》:躬佩
晋书刘琨传元帝转琨为侍中太尉并赠名刀琨答曰谨当躬自执佩馘截二虏
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躬
犹言神魂。《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重扃閟兮灯已黯,中泉寂兮此夜深;销神躬于壤末,散灵魄於天潯。” 吕向 注:“神躬、灵魄,谓贵妃神灵也。”
分類:神魂
《漢語大詞典》:束躬
检点约束自己。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脩德束躬,以自申飭,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凡尔束躬於圭璧,谅无玷跡於淄磷;然饮羊之俗相仍,则害马之除弥亟。”
《漢語大詞典》:植躬
犹立身。 明 陈子龙 《送勒卣之金陵省试》诗之五:“盛名时不堪,植躬贵威仪。”
分類:立身
《漢語大詞典》:贱躬(賤躬)
谦称己身。 南朝 宋 鲍照 《与荀中书别》诗:“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
分類:谦称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