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督办(督辦)  拼音:dū bàn
1.监督办理。《清史稿。卷二二。穆宗本纪二》:「丙申,命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谕严禁四川州县苛派,拨款续赈北山难民。」
2.督率办理公事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其实是叫他兄弟暗中做督办的监督,恐怕他在外头胡混。」
《国语辞典》:反初服  拼音:fǎn chū fú
恢复到未做官时的服饰。指罢官,返回老百姓的身分。三国魏。曹植〈七启〉诗:「愿反初服,从子而归。」晋。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
《國語辭典》:充当(充當)  拼音:chōng dāng
担任职事或取得某种身分。《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衙门巡商,从来没有生、监充当的!」《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近年在上海制造局充当文案,因总办极为倚重,新近又兼了收支一席,馆况极佳。」
《漢語大詞典》:本分官
适合自己才能、身分的官职。 唐 白居易 《酬严十八郎中见示》诗:“忽惊鬢后苍浪髮,未得心中本分官。” 宋 陆游 《杂兴》诗:“纵令酒负寻常债,也胜人求本分官。”
《漢語大詞典》:杂户(雜户)
北魏 至 唐 代户口的一种。其身分低于普通百姓,高于奴婢。晋书·姚泓载记:“尚书 姚白瓜 徙四军杂户入 长安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一免为蕃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民,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唐律疏议·名例·工乐杂户》:“杂户者,谓前代以来,配隶诸司,职掌课役,不同百姓。”
《國語辭典》:贱体(賤體)  拼音:jiàn tǐ
谦称自己的身体。如:「近来贱体稍有不适,所以耽搁了进度,请见谅!」
《國語辭典》:诎指(詘指)  拼音:qū zhǐ
1.改变原意。《战国策。燕策一》:「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
2.屈指计算。《汉书。卷七十。陈汤传》:「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
《漢語大詞典》:高发(高發)
(1).敬词。旧时指科举中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后闻两兄高发,为此不辞跋涉,特来相託。”儒林外史第七回:“ 周司业 然后与 范举人 话旧道:‘学生前科看 广东 榜,知道贤契高发,满望来京相晤,不想何以迟至今科?’”红楼梦第八四回:“不但 王大兄 这般説,就是我们看, 宝二爷 必定要高发的。”
(2).泛指身分、地位、名望的提高。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吾兄将来高发了,陞到祭酒事业,却要懂的。”
(3).发病率高。《文汇报》1988.8.20:“把德氏根霉菌提纯后掺入粮食,由黄曲霉素造成的肝癌高发地区将可能降低肝癌发病率。”
《國語辭典》:牌面  拼音:pái miàn
1.元代用来奖励的功牌。《元史。卷四十四。顺帝本纪七》:「甲午,以太不花为湖广行省左丞相,总兵招捕湖广、沔阳等处,湖广、荆襄诸军悉听节制,给还元追夺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给以功赏宣敕、金银牌面。」
2.元代朝廷发给出使大臣的證明文件。《元史。卷一○一。兵志四》:「使臣无牌面文字,始给马之驿官及元差官,皆罪之。有文字牌面,而不给驿马者,亦论罪。」
3.麻将、纸牌等牌具的正面。如:「牌面有五张同样花色连号的牌子,叫做『同花顺』。」
《漢語大詞典》:牌尾
(1). 太平天囯 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 清 知非子 《金陵杂记》:“各馆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岁以内者。”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餘为‘牌尾’。”
(2).见“ 牌尾馆 ”。
《漢語大詞典》:诎身(詘身)
降低自己的身分;委屈自己。 汉 扬雄 《法言·五百》:“詘身,将以信道也。如詘道而信身,虽天下不为也。” 宋 曾巩 《答王深甫论扬雄书》:“见所不见,敬所不敬,此《法言》所谓詘身所以伸道者也。”
《國語辭典》:公诉(公訴)  拼音:gōng sù
我国刑事诉讼的方式分为公诉与自诉。「公诉」指检察官依侦查所得之證据,足认被告有犯罪嫌疑时,应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
《漢語大詞典》:贱卒(賤卒)
士卒。以其身分微贱,故称。 清 朱之瑜 《答安东守约书》之一:“且 子牙 之圣,不过於 周公 ,尝为 文 武 之 师尚父 ;贱卒之智,不逮於 安平君 ,亦为 田单 之神师。”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惟少年壮力,贱卒怀赏,故敢轻万死以求一生。”
《漢語大詞典》:设戟(設戟)
谓立戟于门。 唐 代开始的用以表示高官身分的一种形式。语本旧唐书·张俭传:“ 唐 制三品以上,门列棨戟, 俭 兄弟三院门皆立戟,时人荣之,号为‘三戟 张 家’。”
《國語辭典》:袖章  拼音:xiù zhāng
套在袖上,用以表示身分或职务的标志。
《漢語大詞典》:贬身(貶身)
降低自己的身分。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仲尼 ﹞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 宋 朱熹 《承事郎致仕潘公墓志铭》:“却埽耽书,贬身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