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韬迹
收敛形迹
《國語辭典》:踪绪(蹤緒)  拼音:zōng xù
原由经过。《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多时重问审实虚,其人便又话踪绪:强人五百,威猛如虎。」也作「踪由」。
分類:踪迹头绪
《國語辭典》:影踪(影蹤)  拼音:yǐng zōng
身影、踪迹。如:「他才一回头,小孩已经跑得不见影踪。」
分類:身影踪迹
《漢語大詞典》:盗踪(盜蹤)
盗贼的踪迹。 清 恽敬 《广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铭》:“ 铁布 非反者,然为恶不已,且移军至,奈何?其不为恶知盗踪者速来首!”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筮神卜吉知盗踪,遣卒分拿限时刻。”
分類:盗贼踪迹
《国语辞典》:敌踪(敌踪)  拼音:dí zōng
敌人的踪迹、行径。如:「在丛林中若要追查敌踪是不容易的。」
《漢語大詞典》:蹊辙(蹊轍)
行迹,踪迹。 清 龚自珍 《尊隐》:“大忧无蹊辙,大患无畔涯。”
分類:行迹踪迹
《漢語大詞典》:连迹(連跡)
亦作“ 连跡 ”。
(1).踪迹相连。 清 沈名荪 《长安富人行》:“ 长安 富人多似昔,九陌三衢马连跡。”
(2).追随,仿效。 三国 魏 伏义 《与阮嗣宗书》:“动则不能龙攄虎超,同机 伊 霍 ;静则不能珠潜璧匿,连迹 巢 光 。”
《漢語大詞典》:绳迹(繩迹)
衍化踪迹。 鲁迅 《坟·人之历史》:“ 德 之 黑格尔 者……顾亦不篤於旧,多所更张,作生物进化系图,远追动植之绳迹,明其蔓衍之由。”
分類:踪迹
《漢語大詞典》:丽迹(麗跡)
丽人的踪迹。 明 夏完淳 《燕问》:“芳心倾於君掌,丽跡滥於仙踪。”
分類:踪迹
《國語辭典》:无迹可寻(無跡可尋)  拼音:wú jī kě xún
做事没有踪迹可以寻求。指做事不著痕迹。《宋书。卷五三。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漢語大詞典》:缩迹(縮跡)
隐藏踪迹。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苟非遇大贤君子,智识度越,则缩跡避訕,碌碌走趋之不暇也。”
《漢語大詞典》:韬神晦迹(韜神晦迹)
谓隐藏踪迹。隋书·薛道衡传:“粤若 高祖文皇帝 ,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韜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國語辭典》:韬声匿迹(韜聲匿跡)  拼音:tāo shēng nì jī
隐匿起来,不再露面。《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句下李善注引晋。挚虞 徵士胡昭赞:「投簪卷带,韬声匿迹。」
《漢語大詞典》:韬形灭影(韜形滅影)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韜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漢語大詞典》:韬迹隐智(韜迹隱智)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韜迹隐智,以密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