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踏踏歌
踏筵
踏行
踏杀
踏路
踏碓
羊踏
踏步
杂踏
踏藕
踏损
蹋翼
践蹋
踏舞
踢踏
《漢語大詞典》:踏踏歌
传说为八仙之一的 蓝采和 行乞于市所唱的歌。 南唐 沈汾 续仙传·踏踏歌:“﹝ 蓝彩和 ﹞丐于市,歌曰《踏踏歌》。”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师父教我唱的是青天歌,舞的是《踏踏歌》。”
分類:八仙行乞
《漢語大詞典》:踏筵
以脚踏地为节拍,当宴歌舞。 宋 苏轼 《寄刘孝叔》诗:“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宋 范成大 《李深之西尉同年谈吴兴风物再用古城韵》:“卷箔纳星月,踏筵按《伊》《梁》。” 清 朱琦 《新铙歌·昭莫多》:“蒲桃满琖酌碧醝,老胡踏筵促使歌。”
《漢語大詞典》:踏行
亦作“蹋行”。亦作“蹹行”。
(1).搜查;察看。《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 唐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 蹹 ”。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欲乞圣慈特选骨鯁臣僚及左右亲信,往 河 北计会,逐处安抚转运、提刑、州县及北外监丞司官,同共踏行,详具图録,开述利害,保明闻奏。”
(2).踩踏,行走。 庾信 《镜赋》“朱开锦蹹,黛蘸油檀” 清 倪璠 注:“朱,丹色。谓蹹行之处用锦绣为之,有丹色也。”
《韵府拾遗 黠韵》:踏杀(踏杀)
梁书林邑国传国不设刑法有罪者使象踏杀之
《漢語大詞典》:踏路
犹探路。 宋 文天祥 《定变难》诗序:“老兵即踏路之人。”
分類:探路
《國語辭典》:踏碓  拼音:tà duì
用脚踏的舂米碓。宋。陆游〈农家歌〉:「腰镰卷黄云,踏碓舂白玉。」
《骈字类编》:羊踏
启颜录有人常食蔬忽食羊梦五脏神曰羊踏破菜园
《國語辭典》:踏步  拼音:tà bù
一种体操或军操的操练动作。身体站直,两脚在原地交替抬起、著地而不前进。如:「原地踏步」。
《漢語大詞典》:杂踏(雜踏)
纷杂繁多貌。踏,通“ 沓 ”。 苏曼殊 《绛纱记》:“余偕 霏玉 出游,过 味莼园 ,男女杂踏。” 巴金 《将军集·五十多个》:“树林里并不是完全静寂的,脚步声,脚在泥泞里杂踏的声音,印在每个人的心上。”
分類:纷杂繁多
《漢語大詞典》:踏藕
收获藕时,人入水中用脚掌踩去藕周围烂泥并把它挑出,谓之“踏藕”。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 宋 陆游 《题斋壁》诗:“病除觉身轻,赤脚自踏藕。”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山地种蔬,水乡捕鱼,採莲踏藕,生计不穷。”
《漢語大詞典》:踏损(踏損)
犹踏坏。 宋 史达祖 《杏花天》词:“栖鶯未觉花梢颤,踏损残红几片。”
《漢語大詞典》:蹋翼
耷拉着翅膀。颓丧无所作为貌。 唐 顾况 《剡纸歌》:“手把山中紫罗笔,思量点画龙蛇出。政是垂头蹋翼时,不免向君求此物。”
《漢語大詞典》:践蹋(踐蹋)
见“ 践踏 ”。
《國語辭典》:践踏(踐踏)  拼音:jiàn tà
1.踩踏。《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红楼梦》第二三回:「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2.比喻欺凌摧残。如:「秦始皇专断自为,践踏百姓,人民不堪其苦,遂起兵反抗。」
《漢語大詞典》:踏舞
亦作“蹋舞”。 以足踏地为节奏,连臂而歌舞。 元 袁桷 《客舍书事》诗之三:“日斜看不足,蹋舞共扶擕。” 明 汤显祖 《寄高太仆》:“忆与 拾芝 诸友倡歌踏舞,备极一时之致。”
《漢語大詞典》:踢踏
(1).踏。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 老寿 捏着那只空的干粮袋,踢踏着脚,转了一个身。”
(2).乱用财物;糟蹋。 王老九 《张老汉卖馀粮》诗:“馀下粮食不积攒,总要把它踢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