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途路
(1).路途,道路。《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沙碛》:“途路弥漫,疆境难测,望大山,寻遗骨,以知所指,以记经途。”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奴家少长闺门,岂识途路?” 鲁迅 《〈呐喊〉自序》:“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2).谓旅行途中。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陛下,怎受的途路之苦。”《南宫词纪·金落索·四时怨别》:“要问你途路如何,病害如何,待问呵问着那一个。”《再生缘》第四六回:“爹爹呀! 丽君 是未出闺门的弱女,那里受得途路之苦。”
(2).谓旅行途中。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陛下,怎受的途路之苦。”《南宫词纪·金落索·四时怨别》:“要问你途路如何,病害如何,待问呵问着那一个。”《再生缘》第四六回:“爹爹呀! 丽君 是未出闺门的弱女,那里受得途路之苦。”
《高级汉语词典》:识路
认识道路
《漢語大詞典》:六路
(1).犹六事。《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孔子 曰: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搢,已过勿发,失言勿踦,不善辞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自行此六路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卢辩 注:“上六者可以自通,故称路也。”
(2).六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诃黎勒》﹝集解﹞:“《岭南异物志》云: 广州 法性寺 有四五十株,子极小而味不涩,皆是六路…… 萧炳 曰: 波斯 舶上来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六路即六稜也。”
(3).技击家称上、下、前、后、左、右为“六路”,因以指武术。 明 无名氏 《赵匡胤打董达》第二折:“凭着我六路全,胆气麄,扭羊头连併手揪捽,我教他目下丧身躯。”
(2).六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诃黎勒》﹝集解﹞:“《岭南异物志》云: 广州 法性寺 有四五十株,子极小而味不涩,皆是六路…… 萧炳 曰: 波斯 舶上来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六路即六稜也。”
(3).技击家称上、下、前、后、左、右为“六路”,因以指武术。 明 无名氏 《赵匡胤打董达》第二折:“凭着我六路全,胆气麄,扭羊头连併手揪捽,我教他目下丧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