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7,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歧路
中路
要路
辇路
下路
两路
失路
上路
长路
路岐
路分
溪路
北路
路通
路旁
《國語辭典》:歧路  拼音:qí lù
1.自大道上分歧出去的小路。《文选。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也作「岐路」。
2.比喻偏颇错误的道途。如:「他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路。」也作「岐路」。
《國語辭典》:中路  拼音:zhōng lù
1.路的正中央。《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2.半路。《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中路又逢盖天大王夫人韦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至中路遇暴雨雷雹,日已昏黑,去店尚远。」
3.普通等级。如:「中路货」。也作「中路儿」。
《國語辭典》:要路  拼音:yào lù
1.必经的道路。《北史。卷四三。李崇传》:「崇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
2.显重的地位。《旧唐书。卷七四。崔仁师传》:「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國語辭典》:辇路(輦路)  拼音:niǎn lù
供皇帝车驾行走的道路。南唐。李建勋〈宫词〉:「草色深浓封辇路,水声低咽转宫墙。」也作「辇道」。
《國語辭典》:下路  拼音:xià lù
1.前面的路。《韩非子。十过》:「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后秦郡府将宋齐受使至涂口,行达桃墟村,见有七人下路聚语。」
2.长江下游一带。《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这番在下路脱了粮食,装回头货回家,正趁著顺风行走,忽地被一阵大风,直打向到岸边去。」
3.往前走。《西游记》第二一回:「行者执了帖儿,转身下路。」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动身出发。《水浒传》第五回:「提了禅杖,作别了客店主人并铁匠,行程上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
2.死亡。《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老厌物是直性的人,听得了恁样话,自然逼他上路。去了这个祸根,还有甚人来分得我家的东西!」
3.大路。《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4.领会、了解。如:「这人真笨!解释了半天他还不上路!」
《骈字类编》:两路(两路)
宋史真宗纪景德二年春正月癸丑罢诸路行营合镇定两路都部署为一
又选举志累朝以广南远利入不足以资正官故使举人两与荐选者试刑法于漕司以合格者注摄两路谓之待次摄官
又河渠志宜专护上约及二股堤岸若今岁东流止添二分则此去河势自东近者二三年远者四五年候及八分以上河流冲刷已阔沧德堤埽已固自然北流日减可以闭塞两路俱无害矣 元史世祖纪诏平阳京兆两路宣抚司佥兵七千人于延安等处守隘以万户郑鼎实喇蒙古岱领之贫不能应役者官为资给
又齐书袁彖等传论刑开二门法有两路
分类:两路
《國語辭典》:失路  拼音:shī lù
1.迷途。《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失路不反,闻道犹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举子高声道:『妈妈,小生是失路借宿的。』」
2.比喻不得志。《文选。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动身出发。《水浒传》第五回:「提了禅杖,作别了客店主人并铁匠,行程上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
2.死亡。《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老厌物是直性的人,听得了恁样话,自然逼他上路。去了这个祸根,还有甚人来分得我家的东西!」
3.大路。《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4.领会、了解。如:「这人真笨!解释了半天他还不上路!」
《國語辭典》:长路(長路)  拼音:cháng lù
绵长的道路。《文选。班彪。北征赋》:「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分類:长路远路
《國語辭典》:路岐  拼音:lù qí
1.岔路。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岐。」也作「路歧」
2.宋元时民间艺人的俗称,尤指走江湖的杂技团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没分文。」也称为「路岐人」。
3.冒昧,别生枝节。《金瓶梅》第三回:「不是老身路岐相央,难得这位娘子在这里,官人做个主人,替娘子浇浇手。」
《國語辭典》:路岐人  拼音:lù qí rén
宋元时民间艺人的俗称。尤指经常流动表演的江湖艺人。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市井》:「此外如执政府墙下空地,诸色路岐人在此作场,尤为骈阗。」《水浒传》第二四回:「便是唱慢曲儿的张惜惜。我见他是路岐人,不喜欢。」也称为「路岐」。
《漢語大詞典》:路分
(1).犹路子。《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甚么叫是顾绣?可是甚么东西?你详细説个来歷,好叫我照了路分寻思。”
(2). 宋 元 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之十二:“某昨赴 邠州 设御捍之势,实惧自己路分内放过寇马,入挠 关中 。”《元典章·户部·昏钞》:“外头行省所辖的路分里,倒换昏钞。”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凡系科率所及路分,当职官吏,各据确数,明立期会,务在爱惜官私物力。”
(3).指路一级的地方武官。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出真州〉诗序》:“予在门外,久之,忽有二人来,曰:‘义兵头目 张路分 , 徐路分 也。’”
《漢語大詞典》:溪路(谿路)
溪谷边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张九龄 《赴使泷峡》诗:“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嶔。”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一:“欲访 桃源 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黄溪闻猿》诗:“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谿路:山间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诗:“寥寥远天静,谿路何空濛。”
《漢語大詞典》:北路
(1).北方之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眷北路以兴思,看东山而怡目。”
(2).泛指北方地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炒了几个鷄蛋,烙了几张饼,大家围着糊里糊涂吃了,就算一顿。这是北路风光如此。”
(3).特指 新疆 北部地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北路屯田二十三万八千六百餘亩,南路四万九千四百餘亩。”
《韵府拾遗 东韵》:路通
曹植表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
分类:路通
《漢語大詞典》:路旁
指位于公路两旁
花坛的围边;小道、大路或铁路线边缘一条有植物的狭长地带。例如: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过路面的应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