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67,分118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届路
降路
静路
极路
岔路
夜路
三条路
洗路
探路
路福
路家
路节
路路通
路鼗
路资
《漢語大詞典》:届路
登程,上路。北史·隋纪下·炀帝:“今宜授律启行,分麾届路,掩 勃澥 而雷震,及 夫餘 以电扫。”
分類:登程上路
《漢語大詞典》:降路
降辂。路,通“ 輅 ”。新唐书·礼乐志九:“皇太子远游冠、絳纱袍、三师导,三少从,鸣鐃而行。降路入次,亦如鑾驾。”
投降的道路。《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若迴斾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李善 注:“广雅曰:‘徽,幡也。’徽与挥古通用。”
分類:投降道路
《漢語大詞典》:静路
古代帝王后妃外出时,先派人对所经道路进行清检,以防意外,谓之“静路”。 唐 无名氏 《异闻录·韦安道》:“时 天后 在 洛 , 安道 ……怪衢中金吾街吏不为静路。”
《漢語大詞典》:极路(極路)
非常遥远的路。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万里靄靄,极路天外。电战雷奔,倒地相礚。”
分類:遥远
《國語辭典》:岔路  拼音:chà lù
从主要干道上岔出的路。《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直送郭孝子到二十里路外岔路口,彼此洒泪分别。」也作「岔道」。
《骈字类编》:夜路
唐 刘希夷 饯李秀才赴举 日月天门近,风烟夜路长。
《漢語大詞典》:三条路(三條路)
都城的三条大道。亦泛指都城通衢。后汉书·班固传:“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李贤 注:“《周礼》:‘国方九里,旁三门。’每门有大路,故曰三条。”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诗:“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忆昔三条路,居隣数仞墙。”亦省作“ 三条 ”。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三条不远,五达非难。” 唐 刘禹锡 《洛下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诗:“凤楼南面控三条,拜表郎官早渡桥。” 明 杨慎 《垂柳篇》:“千门万户旌旗色,九陌三条雨露姿。”
《漢語大詞典》:洗路
谓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敌人或其他障碍。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败北》:“把军营疾移,搜山洗路防奸细,衔枚卷旆行奇诡。” 明 杨柔胜《玉环记·李晟招贤》:“今拨五千人马,与二位作为先锋,开山洗路。”
《國語辭典》:探路  拼音:tàn lù
1.起程前,先派人熟悉道路情况。
2.探听虚实。《三国演义》第三○回:「晃问其军中虚实。答曰:『早晚大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先令我等探路。』」
《漢語大詞典》:路福
路途安福。谓一路平安。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今天 大梁 市民为公子饯行,祈求公子的路福,请公子勿嫌简陋。”
分類:路途
《漢語大詞典》:路家
指穷困之家。路,通“ 露 ”。管子·戒:“举 齐国 之币,握路家五十室,其人不知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引之 曰:“路,读为露。露家,穷困之家也。”
《漢語大詞典》:路节(路節)
旌节。古代出使者持作行路的凭证。周礼·秋官·环人:“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 郑玄 注:“路节,旌节也。” 贾公彦 疏:“以其道路用旌节,故知路节旌节也。”
《國語辭典》:路路通  拼音:lù lù tōng
1.每条路均可通达。如:「法国巴黎市中心的道路设计成放射状,要往凯旋门还真是路路通。」
2.比喻人缘甚广,任何关节都能打通。如:「他的交际手腕相当灵活,真是八面玲珑路路通!」
3.对每件事都略微通晓的人。如:「他是个博学多闻的路路通。」
4.一种药材。金缕梅科。为枫香树的果实。外有刺,如粟球,壳内有核,多孔穴如蜂巢。味苦、微涩。产于云南、四川、福建等地,以浙江临安、乐山产者为良。有利水消肿、活血通络的功效。
《漢語大詞典》:路鼗(路鞉)
亦作“ 路鞉 ”。指较小的一种路鼓。《周礼·春官·大司乐》:“路鼓路鼗。”宋书·乐志一:“四面者曰路鼓、路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路鼗阴竹,德歌昭舞。”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一:“较之朱絃路鼗故不足,芦簧之鼓尚有餘耳。”
《漢語大詞典》:路资(路資)
路费。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似道 得词,惭愧无地,手捧金珠一包,赠与 叶李 ,聊助路资。”
分類: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