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7,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蒲密
千貂避路
裙腰芳草路
三生路
杀伐仿佛
十哲
世路险孟门
台郎
太行路
滔滔天下
亡羊路
温舒裁蒲
无力犹能肆汝杯
萧郎路人
要路津
典故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晋·陆士衡(机)《演连珠五十首》其三十二
「是以蒲密之黎,遗时雍之世;丰沛之士,忘桓拨之君。」唐·李善注:「《家语》曰:子路为蒲宰,夫子入其境而叹。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而三称善,何也?』曰:『吾入其境,田畴甚易,草莱甚辟,此恭敬以信,故其人尽力也;入其邑,墟屋甚严,树木甚茂,此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甚闲,此明察以断,其民不扰也。密令卓茂。』」

例句

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 张说 徐高御挽歌

典故
千貂避路

相关人物
赵石虎


《晋书》卷一百六〈石季龙载记上〉~2769~
时豪戚侵恣,贿托公行,季龙患之,擢殿中御史李矩为御史中丞,特亲任之。自此百僚震慑,州郡肃然。季龙曰:「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典故
裙腰芳草路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案:城东楼名望海楼。】,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誇柿蒂【案: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青旗沽酒趁梨花【案: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案: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典故
三生曾识
 
三生溪桥话别
  
三生石上
 
三生路
 
石上三生

相关人物
李源


《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圆观〉~3089~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贯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宝之际,以游宴歌酒为务。父●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招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诀。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洎,维舟山下。见妇女数人,鞗达锦铛,负瓮(「瓮」原作「人」,据明抄本改)而汲。圆观望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此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泣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载,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公相见」原作「相见公」,据明抄本改。)之期也。」李公遂悔此行,为之一恸。遂召妇人,告以方书。其妇人喜跃还家,顷之,亲族毕至。以枯鱼酒献于水滨,李公往为授朱字,圆观具汤沐,新其衣装。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襁褓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回棹,言归惠林。询间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无处寻访。忽闻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叩(「叩」原作「叱」,据明抄本改。)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曰:「观公健否?」却问李公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公以无由叙话,望之潸然。圆观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山长水远,尚闻歌声,词切韵高,莫知所谓。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仪大夫,二年亡。
典故
杀伐仿佛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孔子家语》卷八《辨乐》
「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之风。』」

例句

耳闻读书声,杀伐灾髣髴。 杜甫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典故
相关人物
冉仲弓
 
冉伯牛
 
冉子有
 
子路(仲由)
 
孔子
 
宰子我
 
端木子贡
 
言子游
 
闵子骞
 
颜回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99~
初,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瓘奏称:「先圣孔宣父庙,先师颜子配座,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虽复列像庙堂,不预享祀。谨检祠令:何休、范宁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望请春秋释奠,列享在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请准旧都监堂图形于壁,兼为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等道业可崇,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预飨。」敕改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上。以颜子亚圣,上亲为之赞,以书于石。闵损已下,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且门人三千,见称十哲,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玄圣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宜褒赠,以宠贤明。颜子渊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可赠兖公。闵子骞可赠费侯,冉伯牛可赠郓侯,冉仲弓可赠薛侯,冉子有可赠徐侯,仲子路可赠卫侯,宰子我可赠齐侯,端木子贡可赠黎侯,言子游可赠吴侯,卜子夏可赠魏侯。又夫子格言,参也称鲁,虽居七十之数,不载四科之目。顷虽异于十哲,终或殊于等伦,允稽先旨,俾循旧位。庶乎礼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胶庠之雅范。
典故
世路险孟门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
「呜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门岂云?绝?」唐·李贤注:「孟门、太行,二山名也。」

例句

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苏涣 变律(本十九首)(今存三首)

典故
相关人物
路粹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表上·荐祢衡表〉~667~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孝武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昃。惟岳降神,异人并出。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雠。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伯,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馀。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杨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杨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所贪;飞兔、騕袅,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臣等区区,敢不以闻。唐·李善注引《典略》曰:路粹,字文蔚,少学于蔡邕,高才,与京兆严象拜尚书郎。象以兼有文武,出为扬州刺史。粹后为军谋祭酒,与陈琳、阮瑀等典记室。
典故
太行路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论五·广绝交论〉~2379~
呜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门,岂云绝。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独立高山之顶,欢与麋鹿同群,皦皦然绝其雰浊,诚耻之也,诚畏之也。唐·李善注引卢谌诗曰:「山居是所乐,世路非我欲。楚词曰: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巇。」又引王逸曰:「险巇,犹颠危也。」孟门、太行,二山名也。又引史记曰:「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也。」
典故
滔滔天下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桀溺
 
长沮


《论语》卷九《微子》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例句

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李咸用 春日忆李白

典故
相关人物
杨子


《列子·说符》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简释

亡羊路:喻指世事复杂。唐姚系《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例句

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姚系 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

典故
温舒裁蒲

相关人物
路温舒


《汉书》卷五十一《路温舒传》
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

例句

文宝缉柳,温舒裁蒲。 李瀚 蒙求

典故
无力犹能肆汝杯

相关人物
公伯寮
 
子路(仲由)
 
孔子


《论语注疏·宪问》~29~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典故
萧劳风骨
  
萧郎漂泊
 
萧郎眼
 
萧郎路人


《云溪友议》卷上〈襄阳杰〉
又有崔郊秀才者,寓居于汉上,蕴积文艺,而物产罄悬。无何,与姑婢通,每有阮咸之从。其婢端丽,饶彼音律之能,汉南之最也。姑贫,鬻婢于连帅。连帅爱之,以类无双,给钱四十万,宠眄弥深。郊思慕无已,即强亲府署,愿一见焉。其婢因寒食来从事家,值郊立于柳阴,马上连泣,誓若山河。崔生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或有嫉郊者,写其诗于座,公?诗,令召崔生,左右莫之测也。郊则忧悔而已,无处潜遁也。及见郊,握手曰:「『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便是公制作也。四百千,小哉!何靳一书,不早相示!」遂命婢同归,至于帏幌奁匣,悉为增饰之,小阜崔生矣。

例句

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 上元夫人 留别

胸前空带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 于鹄 题美人

萧郎独宿落花夜,谢女不归明月春。 刘沧 代友人悼姬

欲陈汉帝登封草,犹待萧郎寄内书。 李益 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

今朝几许风吹落,闻道萧郎最惜多。 杨巨源 临水看花

萧郎自小贤,爱客不言钱。 窦巩 赠萧都官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4~
〈古诗十九首〉其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例句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漢語大詞典》:蒲密
蒲 与 密 ,古二县名。 春秋 时, 子路 治 蒲 三年,有政绩, 孔子 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 东汉 时, 卓茂 为 密 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后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二:“ 蒲 密 之黎,遗时雍之世。”宋书·良吏传序:“莅民之官,迁变岁属,灶不得黔,席未暇煖, 蒲密 之化,事未易阶。” 唐 张说 《徐高御挽歌》:“ 蒲 密 遥千载,鸣琴始一追。”
《國語辭典》:三生石  拼音:sān shēng shí
相传唐代李源与僧圆观友好,圆观临死时与李约定,十二年后在杭州天竺寺相见。李源依期赴约,在天竺寺前遇一牧童唱竹枝词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乃知牧童即圆观。见唐。袁郊《甘泽谣。卷五。圆观》。后比喻因缘前定。唐。贯休 酬张相公见寄诗:「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
《國語辭典》:三生  拼音:sān shēng
佛教用语:(1)三辈子。《增壹阿含经》卷二三:「我时我忆宿命之事,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成败之劫,皆悉分别。」(2)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清。龚自珍〈人月圆〉:「三生慧业,万古才华。」
《國語辭典》:十哲  拼音:shí zhé
十位圣贤: (1)孔门十哲。包括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庙十哲。包括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见《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
《漢語大詞典》:台郎(臺郎)
(1).指尚书郎。 三国 魏 曹操 《选举令》:“国家旧法,选尚书郎……典曹治事,起草立义,又以草呈示令僕讫,乃付令史书之耳。书讫,共省读内之。事本来臺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近日 路粹 、 严象 ,亦用异才,擢拜臺郎。 衡 宜与为比。” 吕延济 注:“皆以高才擢拜尚书郎。”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共道进贤蒙上赏,看君几岁作臺郎。”参见“ 尚书郎 ”。
(2).指御史。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御史古称:“ 唐 授 李彤 、 王源中 侍御史制:臺郎宪吏,金印银章。”
《國語辭典》:尚书郎(尚書郎)  拼音:shàng shū láng
职官名。东汉以后,尚书属官任满一年者,称为「尚书郎」。
《漢語大詞典》:亡羊路
指致人迷误的歧途。 唐 姚系 《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诗:“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四:“人间多少亡羊路,一一行来也未曾?” 清 归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徐行之微,固 尧 舜 之道也;经史之业,非亡羊之路也。”参见“ 亡羊 ”。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读书而丢失羊,谷因嬉戏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庄子。骈拇》。后比喻舍弃当做的事,而使得本业受到损失。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诗:「亡羊等残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
《國語辭典》:萧郎(蕭郎)  拼音:xiāo láng
本指未称帝前的梁武帝萧衍。见《梁书。卷一。武帝纪上》。后世诗词中常借为女子对所喜爱男子的泛称。唐。崔郊 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如今一旦要把萧郎做个路人看待,却如何甘心得过?」
《國語辭典》:要路津  拼音:yào lù jīn
津,渡口。要路津比喻显重的地位。《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