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台湾海峡(台湾海峡)  拼音:tái wān hǎi xiá
海峡名。位于台湾岛和福建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最狭处仅约一百三十公里,是东南亚通往东北亚的海运交通要道。
《国语辞典》:赴险如夷(赴险如夷)  拼音:fù xiǎn rú yí
走向危险的道路,看成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魏书。卷八七。节义传。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国语辞典》:巴颜喀喇山(巴颜喀喇山)  拼音:bā yán kā lǎ shān
山脉名。位于青海省,为昆崙山支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北麓平缓,南坡多深切峡谷。海拔约四千五百多公尺,是长江、黄河上源的分水岭。长江上游源于山的西麓,黄河上游源于山的东麓。也称为「巴颜喀拉山」、「打虎山」、「大黑山」。
《国语辞典》:西部滨海快速公路(西部滨海快速公路)  拼音:xī bù bīn hǎi kuài sù gōng lù
台湾西部走廊南北走向的公路。北起关渡桥淡水端,南迄高雄市之北界桥,工程方式是将原有西部滨海公路以及中正机场、香山二连络道,加以拓宽或新辟外环线、新建高架桥等。此路可与中山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构成三条南北运输之快速公路走廊。
《国语辞典》:小兴安岭(小兴安岭)  拼音:xiǎo xīng ān lǐng
山脉名。位于黑龙江省境内,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黑龙江、嫩江及呼兰河的分水岭。
《国语辞典》:物盛则衰(物盛则衰)  拼音:wù shèng zé shuāi
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必然走向衰亡。《战国策。秦策三》:「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史记。卷一○四。田叔传》:「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也作「物极则衰」。
《国语辞典》:震旦方向  拼音:zhèn dàn fāng xiàng
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元一八六六年地理学家庞培礼以中国境内山脉多此走向,而称之为「震旦方向」。
《国语辞典》:纵谷(纵谷)  拼音:zōng gǔ
河谷的走向与山脉主要延伸方向平行的山谷。
《国语辞典》:专业化(专业化)  拼音:zhuān yè huà
职业团体走向具有专门职业特性的趋势及过程。
《国语辞典》:大势已定(大势已定)  拼音:dà shì yǐ dìng
局势走向已经底定,不再有变化。如:「即便大势已定,仍然要谨慎小心,以免节外生枝。」
《国语辞典》:乌鞘岭(乌鞘岭)  拼音:wū qiào lǐng
山脉名。为祁连山东延部分,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于此分界。西北端和祁连山主干相接,东南部没入黄土高原。海拔二千五百至三千五百公尺,最高岭脊超过四千五百公尺。乌鞘岭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界线,也是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半乾旱地区和乾旱地区的分界线。
《漢語大詞典》:贺兰山脉
中国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之一。宁夏和内蒙古的界山。海拔2000~3000米,同名主峰,高3556米。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宁夏引黄灌区阻断风沙的天然屏障。
《漢語大詞典》:败趋(敗趨)
谓走向败落。 清 唐甄 潜书·权实:“主人虽贤,然令不行於子,则博奕败趋。”
分類:走向败落
《國語辭典》:去暗投明  拼音:qù àn tóu míng
脱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改邪归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经历去暗投明,家眷俱蒙奶奶不杀之恩,周某自当尽心竭力,图效犬马。」
《國語辭典》:倾角(傾角)  拼音:qīng jiǎo
一直线对于他直线的倾角,为其二直线间的角。一直线对于一平面的倾角,为此直线与其在此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平面对于他平面的倾角,为其两平面间的角,即在平面上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两直线间的角。也称为「倾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