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赤角
某此星宿呈现的赤色光芒。旧时以为兵战的征兆。史记·天官书:“﹝五星﹞赤角犯我城,黄角地之争,白角哭泣之声,青角有兵忧,黑角则水。”史记·天官书:“﹝太白﹞赤角,有战;白角,有丧。” 唐 杨炯 《浑天赋》:“赤角犯我城,黄角地之争。”
《漢語大詞典》:彤幢
用于仪仗的赤色旗帜。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诗:“彤幢絳旃紫纛旛,炎官热属朱冠褌。”
《國語辭典》:红蟹(紅蟹)  拼音:hóng xiè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钢十脚目岩蟹科。背甲壳呈四角形,中央突起,额宽而且向腹部下垂,略带红色,故称为「红蟹」。
分類:赤色
《漢語大詞典》:赤旆
亦作“ 赤斾 ”。 赤色旗。荀子·解蔽:“ 桀 死於 亭山 , 紂 悬於赤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之五:“仿古十字军,赤斾风飘扬。”一本作“ 赤旆 ”。
分類:赤色
《漢語大詞典》:赤棠
一种野生的梨树,果实赤色。又名杜、杜梨、甘棠或棠梨。管子·地员:“其木宜赤棠。” 尹知章 注:“棠,杜梨,子赤者名赤棠。”《诗·唐风·杕杜》“有杕之杜” 毛 传:“杜,赤棠也。”《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 三国 吴 陆玑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赤棠也……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韧,亦可以作弓榦。”
《漢語大詞典》:赩奕
犹赫奕。赤色光耀貌。 唐 李为 《日赋》:“青天而白,白云而赤,赩赩奕奕,曾不得定目。” 清 厉鹗 《小吴轩晓望用清远道士韵》诗:“开牖发晨暾,赩奕寄奇翫。”
《漢語大詞典》:丹黻
赤色的蔽膝。古时诸侯之服。《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李善 注:“《毛诗》曰:‘赤茀在股。’ 毛萇 曰:‘诸侯赤茀。’ 郑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黼与茀古字通。” 南朝 梁 裴子野 《上朝值雪》诗:“集霰渝丹黻,流云飘绣柱。”
《漢語大詞典》:绛氛(絳氛)
亦作“ 絳雰 ”。 赤色雾气。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於是紫雾上河,絳氛下汉。”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岸上兮氤氲,駮霞兮絳雰。”
分類:赤色雾气
《漢語大詞典》:赤柰
果名。一种赤色的柰。也称丹柰、朱柰,俗称花红,似苹果而小。 北周 庾信 《移树》诗:“ 酒泉 移赤柰, 河阳 徙石榴。”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柰:“﹝柰﹞树、实皆似林檎而大,西土最多,可栽可压。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亦曰朱柰,青者为緑柰,皆夏熟……今 关 西人以赤柰、楸子取汁涂器中,暴乾,名果单是矣。”
分類:赤色
《漢語大詞典》:赤祲
五行家谓赤色妖气。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 杜预 注:“祲,妖氛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是岁,天西北有赤祲如血,占者言 赵 分之灾,至是果验。”
《漢語大詞典》:丹菊
赤色的菊花。 晋 嵇含 《菊花铭》:“煌煌丹菊,暮秋弥荣。” 晋 庾阐 《游仙诗》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汎丹菊。”
分類:赤色菊花
《漢語大詞典》:缇彀(緹彀)
犹缇骑。穿赤色军服执弓弩的骑士。《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飞奔互流缀,緹彀代迴环。” 李善 注:“緹彀,骑也。”
《漢語大詞典》:丹崿
赤色的山崖。 唐 吴筠 《竹赋》:“夹沧江,倚丹崿,蓄水雾之沉沉,摇巖烟之漠漠。”
分類:赤色山崖
《國語辭典》:赤瑕  拼音:chì xiá
红色的玉。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赤瑕驳荦,杂插其间。」
《漢語大詞典》:赤盐(赤鹽)
(1).赤色的盐。古代方士炼黄金的原料。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 金楼先生 所从 青林子 受作黄金法:先锻锡,方广六寸,厚一寸二分,以赤盐和灰汁,令如泥,以涂锡上,令通厚一分,累置於赤土釜中。率锡十斤,用赤盐四斤,合封固其际,以马通火煴之,三十日,发火视之,锡中悉如灰状,中有累累如豆者,即黄金也。”
(2).赤色的盐。古代 西域 等地出产的一种食盐。北史·西域传·高昌:“出赤盐,其味甚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信度国:“多出赤盐,色如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