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肯可
赞成;同意。 宋 欧阳修 《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是时 赵普 为相,四方奏疏不可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輒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 孝宗 念公族家故人子,赡智蚤立,异顾待。屡奏事殿上,漏常下数刻,所论意合,无不肯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孙必振》:“ 孙 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
《漢語大詞典》:不登
(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