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赖贼(無賴賊)
秉性奸滑的盗贼。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英公 尝言:‘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唐纪·高宗》:“﹝ 李勣 ﹞到底是个无赖贼。” 清 黄遵宪 《纪事》诗之三:“彼党訐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
《骈字类编》:大赖(大赖)
苏轼贺时宰启终成大赖岂曰无私
《漢語大詞典》:赖依(賴依)
依赖;依靠。汉书·叙传下:“赖依忠正,君子采诸。”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见寄》诗:“赖依僚友贤,剸裂沛餘地。”
分類:依赖依靠
《漢語大詞典》:赖好(賴好)
方言。好歹;无论如何。《小说选刊》1981年第2期:“爹逮了家里下蛋的三只‘九斤黄’……庄户人家没点递手货,穷是穷,赖好要顾个礼义人情呵。”
《国语辞典》:何聊赖(何聊赖)  拼音:hé liáo lài
有什么可以依赖。反问语气,表示没有依靠,没有生存的乐趣。汉。蔡琰〈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漢語大詞典》:荷赖(荷賴)
倚赖。晋书·卢志传:“四海之人,莫不荷赖。”
分類:倚赖
《國語辭典》:赖学(賴學)  拼音:lài xué
逃学。如:「小小年纪竟敢赖学。」
《漢語大詞典》:生赖(生賴)
赖以生活之资,生计。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时众役烦兴,军旅不息,加以久旱穀贵,金一斤直米二斗,百姓嗷然无生赖矣。”
分類:生计
《漢語大詞典》:赖亲(賴親)
犹赖婚。《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次后闻得 廷秀 弟兄往 镇江 按院告状,只道他告赖亲这节,老大着忙。”
《國語辭典》:白赖(白賴)  拼音:bái lài
不承认、赖皮。元。张国宾《薛仁贵》第四折:「父亲,您孩儿跨海征辽,曾立下五十四件功劳。争些儿被总管张士贵白赖去了。若非军师大人定夺功罪,您孩儿岂有今日。」也作「白厮赖」。
《漢語大詞典》:顺赖(順賴)
顺从依赖。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新唐书·王方翼传:“属牛疫,民废田作, 方翼 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
分類:顺从依赖
《韵府拾遗 泰韵》:甚赖(甚赖)
周书周惠达传惠达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阅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
《漢語大詞典》:赖耶(賴耶)
佛教语。“阿赖耶识”的略称。意译为“藏识”。大乘唯识宗把内心活动分为八类,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佛教认为这第八识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着一切现象的“种子”(即潜能)。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赖耶惟以自识见分,缘自识中一切种子以为相分。故其心不必现行,而其境可以常在。”参见“ 八识 ”。
《國語辭典》:八识(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漢語大詞典》:无赖子(無賴子)
刁顽耍奸、为非作歹的人。 明 刘基 《北岭将军庙碑》:“无赖子竞起为刼,且应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顾生:“谁家无赖子来此窥伺!”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 瑞丰 一天到晚还照旧和一群无赖子去鬼混。”
《漢語大詞典》:瞻赖(瞻賴)
仰望倚赖。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 兴宗 ( 蔡兴宗 )往见 庆之 ( 沈庆之 ),因説之曰:‘主上比者所行,人伦道尽;率德改行,无可復望。今所忌惮,唯在于公;百姓喁喁,所瞻赖者,亦在公一人而已。’”
分類:仰望倚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