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恩赐(恩賜)  拼音:ēn sì
施恩赏赐。《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安成孝侯赐传》:「以赐有恩信,故亲厚之,数蒙宴私,时幸其第,恩赐特异。」《水浒传》第一九回:「夜来重蒙恩赐,拜扰不当。」
《國語辭典》:恩赏(恩賞)  拼音:ēn shǎng
君上对于臣下的特殊赏赐。《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又自以与耿况俱有重功,而恩赏并薄,数遣使要诱况。」《红楼梦》第五三回:「贾珍问尤氏:『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
《漢語大詞典》:赏功(賞功)
赏赐有功者。韩非子·难二:“且官职所以任贤也,爵禄所以赏功也,设官职,陈爵禄,而士自至,君人者奚其劳哉!”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天王的,天王的,分茅赏功。微臣的,微臣的,咸叨宠荣。”《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羣臣皆曰:‘大王赏功酬劳,此霸王之事也。’”
分類:赏赐
《國語辭典》:爰田  拼音:yuán tián
从国君名下的土地分出来给其他的贵族。也就是改变原有田地所有制,将公田封赏下去。《左传。僖公十五年》:「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唐。孔颖达。正义:「服虔、孔晁皆云:『爰,易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也作「辕田」。
《國語辭典》:赏赐(賞賜)  拼音:shǎng sì
1.把财物赐给有功或卑幼的人。《墨子。七患》:「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辞曲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赏赐的财物。《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旧五代史。卷六五。唐书。列传。李建及》:「建及有胆气,慷慨不群,……善于抚御,所得赏赐,皆分给部下,绝甘分少,颇洽军情。」
《漢語大詞典》:玄圭
亦作“ 玄珪 ”。
(1).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书·禹贡:“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孔 传:“玄,天色, 禹 功尽加于四海,故 尧 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蔡沉 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汉书·王莽传上》:“ 伯禹 锡玄圭, 周公 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玄珪既赐,苍玉无陈,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杨慎 《别陈玉泉》诗:“平成绍 禹 绩,玄圭献 尧 天。”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他别有土茅封地,居水国,秉玄圭。”
(2).借指特大功业。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毚鼎迁 宋 ,玄圭告成。”
(3).指墨。言其色黑而形似圭。 宋 杨万里 《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鬚浮砚水。”
《漢語大詞典》:赏延(賞延)
(1).赏赐延及于后代。意谓恩荫官员的后嗣。语本书·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孔 传:“延,及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荷赏延之渥恩,在弱龄而覃惠。” 清 赵翼 《时斋副宪子绂林已得恩荫南归省墓枉道过存话旧感赋》诗:“赏延任子欣传笏,债避无臺出打包。”
(2).引领观赏。 唐 杜甫 《次空灵岸》诗:“迴帆覬赏延,佳处领其要。”
《漢語大詞典》:酬赏(酬賞)
亦作“醻赏”。 酬劳赏赐。后汉书·刘瑜传:“贫困之民,或有卖其首级,以要酬赏,父兄相代残身,妻拏相见分裂。”后汉书·桓谭传:“是时帝方信讖,多以决定嫌疑。又醻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宋书·武帝纪下:“其酬赏復除之科,以时论举。”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臣观此法,止是官吏以聚敛为功,欲因增羡覬幸酬赏而已。”
分類:酬劳赏赐
《漢語大詞典》:上赏(上賞)
最高的赏赐;重赏。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汉书·武帝纪》:“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元史·忽林失传:“父从 世祖 亲征 阿里不哥 ,以功受上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雄:“事闻, 秦 受上赏。”
分類:赏赐重赏
《國語辭典》:褒赏(褒賞)  拼音:bāo shǎng
奖赏。《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帝初即位,褒赏大臣。」《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操不见有甚褒赏,却反来諕吓。」也作「褒赉」、「褒赐」。
《漢語大詞典》:宣赐(宣賜)
谓帝王赏赐。 唐 韩偓 《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金鑾岁岁长宣赐,忍泪看天忆帝都。” 宋 王禹偁 《为宰臣谢赐御制歌诗表》:“臣等蒙圣慈宣赐喜雨謌诗共三首。”《前汉书平话》卷下:“特请十壬与众大臣,就於此殿设一大宴,别无宣赐,子童散 吕女 与您十壬为妻者。”
分類:帝王赏赐
《漢語大詞典》:明赏(明賞)
(1).公正高明的恩赏。谓赏赐得当。《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於民务,国无异俗。” 清 朱琦 《答王子寿比部书》:“ 琦 少时读明史,尝怪 江陵 以彼其才辅少主,明赏峻罚,鞭笞海内,有安天下社稷之大功,何以论者不稍恕若是?”
(2).明示赏赐。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后汉书·傅燮传:“不若息军养德,明赏必罚。”
《漢語大詞典》:优赏(優賞)
(1).厚加赏赐。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优赏将吏,扶珪缀组;帛堆其家,粟塞其庾。”宋史·太宗纪一:“优赏归顺将士。”
(2).犹厚的赏赐。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 唐太宗 亲自考试诸卫习射人的技艺,好技艺得优赏。”
《國語辭典》:犒赏(犒賞)  拼音:kào shǎng
慰劳赏赐。《新唐书。卷一五二。李绛传》:「不大犒赏,人心不激。」《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大排筵宴管待,军士都有犒赏。」
《漢語大詞典》:颁赐(頒賜)
亦作“ 颁锡 ”。 赏赐;分赏。旧时多指帝王将财物分赏给臣下。周礼·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壬申,詔朝臣覲省父母,依 天成 例颁赐茶药。”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大臣恩宠之盛:“近年 徐武功 及 李宫保 ,荣宠之推,颁锡之盛,蔑以加矣。”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他在学校里赏给学生一两张自己画的轮船和火车,就像一个王者颁赐勋章给他底臣僚一般地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