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庆施(慶施)
犹赏赐。 宋 王安石 《虞部郎中赠卫尉卿李公神道碑》:“先人赖天子庆施,赐之官三品矣,而墓碑未刻。”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朕方建皇极而融会於党偏,尊重闈而濡浹於庆施。”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赉赐(賚賜)
赏赐。新唐书·锺绍京传:“明日,进中书令、 越国公 ,实封五百户,賚赐与 刘幽求 等。”元史·赵炳传:“王还自北,嘉赏战功,賚赐有加。” 明 陆采 《明珠记·饮药》:“谁想朝廷把爹妈害了,今日又差使臣賚赐奴家药酒自尽。”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赐颁(賜頒)
赏赐。周礼·天官·酒正:“掌酒之赐颁,皆有灋以行之。” 贾公彦 疏:“云赐颁皆有法以行之者,谓以酒颁羣臣也。”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沾赏(霑賞)
赏赐。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每兵千人听监使取十人自卫,有功随例霑赏。”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赏锡(賞錫)
赏赐。魏书·元徽传:“又吝惜财用,自家及国。於是有所赏锡,咸出薄少,或多而中减,与而復追。”隋书·杨素传:“前后赏锡,不可胜计。”旧唐书·元行冲传:“ 贞观 中, 魏徵 因 孙炎 所修,更加整比,兼为之注,先朝虽厚加赏锡,其书竟亦不行。”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遗赐(遺賜)
犹赏赐。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伏自念,入椒房以来,遗赐外家未尝踰故事,每輒决上,可覆问也。”《西游记》第三七回:“仙娥圣女恭修制,遗赐禪僧静垢身。”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资赏(資賞)
赏赐。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赠太保郑国公严公行状》:“公乃悉出帐下卫以驍果之柄以付之,然后丰其资赏,副以兼乘,涉栈道者五千餘骑,人无徒步而进者。”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沾锡(沾錫)
赏赐。宋书·文帝纪:“二千石官长并勤劳王务,宜有沾锡。”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赏赍(賞賷)
赏赐。《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青浦耆民马大成等禀》:“其自行团练,係保卫乡閭,一遇贼匪,即行合力歼擒,则捍御之功,亦与效力行间同其赏賷。”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沾赉(霑賚)
赏赐。南史·宋纪中·孝武帝:“郡守邑宰及人夫从蒐者,普加霑賚。”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自中兴以来,羣下无復赐物,至是,始有新铸大钱,百官、六军霑賚有差。”宋史·杨亿传:“帝( 宋太宗 )知其贫,屡有霑賚。”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赐贶(賜貺)
赏赐。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世庙朝诗对》:“上自号 天河钓叟 ,命羣臣赋诗……又一日出一对云:‘ 洛水 灵龟献瑞,天数五,地数五,五五还归二十五,数数定 元始天尊 ,一诚有感。’或对曰:‘ 丹山 彩凤呈祥,雌声六,雄声六,六六总成三百六,声声祝 嘉靖皇帝 ,万寿无疆。’亦蒙赐貺。”《歧路灯》第二回:“诸长兄空来一望,已是铭感,何必赐貺!”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横汾赏(横汾賞)
指国君对臣僚的赏赐。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古来徒羡横 汾 赏,今日宸游圣藻雄。”参见“ 横汾 ”。
《漢語大詞典》:横汾
汉武故事, 汉武帝 尝巡幸 河东郡 ,在 汾水 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舡兮济 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后因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汉武 横 汾 日, 周王 宴 镐 年。”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燕 镐 皇恩渥,横 汾 圣藻雄。”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
《漢語大詞典》:赉赏(賚賞)
赏赐。后汉书·黄琼传:“太中大夫 边韶 等,咸称 冀 之勋德,其制度賚赏,以宜比 周公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臣封外国王:“上是其言,今后賚赏,仍遣内臣。”清史稿·食货志三:“至賚赏禁城兵卒及内监米石,应将白粮易以粳米,以紓民力。”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本赏(本賞)
指本应得到的赏赐。谓有功同受赏。荀子·议兵:“ 齐 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錙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 杨倞 注:“本赏,谓有功同受赏也……斩首,虽战败亦赏;不斩首,虽胜亦不赏:是无本赏也。”
《国语辞典》:打赏(打赏)  拼音:dǎ shǎng
赏赐。如:「那些搬运工人辛苦了一天,应该好好的打赏一番,表示慰劳之意。」
分类: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