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宾客
稚子
朱门
大人
公孙
公侯
维舟
阳城
甲第
士女
名公
贤王
华衮
门客
贵游
《國語辭典》:宾客(賓客)  拼音:bīn kè
1.泛称客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宾客里面有愿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众亲在此作證盟,都可做大媒。」
2.别国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宋。邢炳。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令其子为吴行人。」南朝宋。裴骃。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
3.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爽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國語辭典》:稚子  拼音:zhì zǐ
1.小儿。《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红楼梦》第七八回:「众幕宾看了,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贾政笑道:『稚子口角,也还难为他。』」
2.借指幼笋。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七:「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坛瘌母眠。」
《國語辭典》:朱门(朱門)  拼音:zhū mén
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后泛指富贵人家。唐。李约 观祈雨诗:「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阳咽管弦。」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且去朱门权寄迹,欲立功名自有期。」
《國語辭典》:大人  拼音:dà rén
1.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漢語大詞典》:公孙(公孫)
(1).诸侯之孙。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禰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诸侯。”汉书·惠帝纪:“内外公孙。”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公孙,宗室侯王之孙也。”
(2).对贵族官僚子孙的尊称。儒林外史第十回:“ 蘧公孙 呈上乃祖的书札并带了来的礼物。”
(3).复姓。 战国 魏 有 公孙痤 。见史记·秦本纪
《漢語大詞典》:公侯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漢語大詞典》:维舟(維舟)
(1).古代诸侯所乘之船。维连四船,使不动摇,故称。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 郭璞 注:“维连四船。”
(2).泛指帝王贵族所乘之船。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軫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緑池。”
(3).系船停泊。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軾,客子暂维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维舟上读半磨灭,使君乃缘戚里恩。”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望见有石壁甚峭峻,维舟登岸,寻之得一尼菴。”
《漢語大詞典》:阳城(陽城)
(1). 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阳城 、 下蔡 ,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國語辭典》:甲第  拼音:jiǎ dì
1.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赐列侯甲第,僮千人。」晋。张华〈轻薄篇〉:「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2.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上赖祖宗之荫,下托贤妻之德,举中甲第。」
《國語辭典》:甲科  拼音:jiǎ kē
1.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汉代课士分甲乙丙三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甲科试题最难。《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唐。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2.明清以后通称进士为「甲科」。《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段话文,乃是四川新都县有一乡宦,姓杨,是本朝甲科。」也称为「甲榜」。
《國語辭典》:士女  拼音:shì nǚ
1.泛指男女。《诗经。小雅。甫田》:「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楚辞。宋玉。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2.以古代贵族妇女或美女为题材的国画。宋。苏轼 题张子野诗集后:「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也作「仕女」。
《漢語大詞典》:名公
(1).有名望的贵族或达官。宋书·谢景仁传:“ 高祖 目之,曰:‘此名公孙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活国名公在,拜坛羣寇疑。”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婚议婚》:“紫阁名公,黄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
(2).泛指有能耐或有名的人。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你敢在 凤四哥 的肾囊上踢一下,我就服你是真名公。” 鲁迅 《准风月谈·偶成》:“ 上海 又有名公要来整顿茶馆了。”
《漢語大詞典》:贤王(賢王)
(1).有德行的君王。孟子·尽心上:“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新唐书·陆贽传:“ 周宣 中兴贤王也, 吉甫 文武贤臣也。”《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吾闻 成汤 身长九尺,而作贤王。”清史稿·后妃传论:“及 文宗 未造, 孝贞 、 孝钦 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
(2). 匈奴 贵族的封号。有左贤王、右贤王。共同襄助大单于处理国事。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挥刃斩 楼兰 ,弯弓射贤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降将云帆北渡,贤王宝马东征。”
《漢語大詞典》:华衮(華衮)
(1).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 宋 王禹偁 《五哀诗》之一:“毁誉两无私,华衮间萧斧。”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
(2).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孔颖达 疏:“举衮以表君也。”后以“华衮”指君王。
《國語辭典》:门客(門客)  拼音:mén kè
1.门下的食客。《宋书。卷九四。恩倖传。戴法兴传》:「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之。」
2.宋代对家塾教师的称呼。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你是我心腹之人,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
《漢語大詞典》:贵游(貴游)
亦作“ 贵游 ”。 指无官职的王公贵族。亦泛指显贵者。周礼·地官·师氏:“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 郑玄 注:“贵游子弟,王公之子弟。游,无官司者。”梁书·儒林传序:“朕肇基明命,光宅区宇,虽耕耘雅业,傍阐艺文,而成器未广,志本犹闕,非以鎔范贵游,纳诸轨度,思欲式敦让齿,自家刑国。”北史·魏收传:“见当涂贵游,每以言色相悦。”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贵游谁最贵, 卫 霍 世难比。” 清 黄景仁 《杂诗》:“后门别寒素,前门揖贵游;前后难俱存,终捐旧朋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