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贪烦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大烦恼之一。贪欲之情恼乱有情之身心者。
【三藏法数】
贪即贪爱。谓于五欲顺情等境,求而未获,爱而不舍,以不舍故,便起烦恼,故名贪烦恼。(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贪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毒中之二毒,贪欲与瞋恚也。释门归敬仪中曰:「贪瞋一发,业构三涂。」
贪瞋二河譬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二河白道之喻也。(参见:二河白道)
二河白道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水火二河,喻众生之贪瞋。以中间之白道,喻清净愿往生心。观经散善义曰:「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云云。」智度论三十七曰:「河譬如人行狭道,一边深水,一边大火,二边俱死。」
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贪欲与瞋恚愚痴三种之烦恼也,此三有荼毒人最剧,故称三毒。涅槃经二十九曰:「毒中之毒,不过三毒。」释门归敬仪中曰:「下凡烦恼,微细难知,粗而易见,勿过三毒,自毒毒他,深可厌患。」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毒。贪是贪欲,瞋是瞋恚,痴是愚痴。
贪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缚之一。贪欲之烦恼,缚有情之身心不使出离者。见华严孔目章。
【三藏法数】
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著,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故名贪缚。(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贪浊
【佛学大辞典】
(术语)贪欲之烦恼,浊乱有情之身心者。随愿往生经曰:「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向者少。」
欲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贪欲。于所愿无厌足之烦恼也。维摩经观众生品曰:「身孰为本,欲贪为本。」法华经譬喻品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楞严经四曰:「想爱固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三藏法数】
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著,而生悦乐也。
盗贪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窃盗业之贪欲。
无色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上分结之一。(参见:结)附录。
【三藏法数】
谓于无色界,识处等定,爱乐可意,心生味著也。
无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善根之一。心无贪欲也。唯识论六曰:「云何无贪?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
【佛学常见辞汇】
心无贪欲,为三善根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五欲顺情等境,心生厌离,无所染著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悭贪
【佛学大辞典】
(术语)惜物而不与人,贪求而无饱足之心。法华经方便品曰:「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中阿含经三十一曰:「我见世间人,有财痴不施。得财复更求,悭贪积聚物。」文句四下曰:「悭贪堕此趣,此趣多饥渴,故名饿鬼。」
【佛学常见辞汇】
悭与贪。自己的东西不舍得给人家叫做悭;看见人家的东西就想要叫做贪。
离贪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贪心之对。不与贪欲烦恼相应之善心。
显色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贪之一。见显色而起之贪欲也。例如见女人之肤而起之贪是也。
【三藏法数】
谓于他人身分及青黄赤白等显现之色,而起贪著也。修行之人观色作青瘀胖胀等想,而生厌离,令心清净。
二种贪报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多欲〕,多欲者,谓因前世纵恣贪欲,心无止息,故感今生业习不忘,倍复增胜,而生贪者也。
〔二、无厌〕,无厌者,谓因前世贪求不已,展转驰逐,故感今生业习不忘,欲心转盛,用之无度,求之无厌也。
三种发相──贪欲三种发相
【三藏法数】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一、外贪欲相〕,谓行人当修定时,于男于女,取其容貌,贪欲心生,念念不住,障诸禅定,是名外贪欲相。
〔二、内外贪欲相〕,谓行人当修定时,欲心忽生,或缘他身相,或自缘己身,念念染著,而起贪爱,障诸禅定,是名内外贪欲相。
〔三、遍一切处贪欲相〕,谓行人贪著如前内外之境,复于一切五尘境界资生物等,皆起贪爱之心,障诸禅定,是名遍一切处贪欲相。(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