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朴索(樸索)
质朴无华。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余于 万历 戊申八月见 董 父子于天机精舍,其貌皆农野,而言语真朴索。”
分類:质朴无华
《漢語大詞典》:渊明体(淵明體)
指 晋 陶潜 ( 渊明 )的诗体。 陶 诗质朴自然, 唐 宋 以来,诗人多有模拟之作,以和 陶 诗为名,故有“渊明体”之称。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古今诗人多喜效 渊明 体者,如和 陶 诗非不多,但使 渊明 愧其雄丽耳。”
《漢語大詞典》:瘖俗
瘖默质朴的习俗、风气。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濆:“﹝ 濆 ﹞患当时作诗者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能返棹下流,更唱瘖俗,置声禄於度外,患《大雅》之凌迟,使耳厌 郑 卫 ,而忽洗云和,心醉醇醲,而乍爽玄酒。”
《國語辭典》:斲雕为朴(斲琱為樸)  拼音:zhuó diāo wéi pú
去除浮华,让事物变朴实。参见「斲雕为朴」条。《汉书。卷九○。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号为罔漏吞舟之鱼。」
《國語辭典》:斲雕为朴(斲雕為樸)  拼音:zhuó diāo wéi pú
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唐。司马贞。索隐:「晋灼云:『斲理凋弊之俗,使反质朴。』」去除浮华,让事物变朴实。唐。杜确 岑嘉州集序:「圣唐受命,斲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也作「斫雕为朴」、「斲雕为朴」。
《漢語大詞典》:直朴无华(直樸無華)
质朴无文采。 罗惇曧 《文学源流》:“至於《文言》,词尚整饰,《典》《誥》,尤多叶韵,羣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曰直朴无华,遂称復古也。”
《漢語大詞典》:无名之朴(無名之樸)
亦作“ 无名之璞 ”。
(1).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唐 元稹 《镇圭赋》:“苟能据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执无名之璞而逍遥乎大庭。”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晋 傅玄 《赠扶风马钧序》:“又 马氏 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國語辭典》:文质彬彬(文質彬彬)  拼音:wén zhí bīn bīn
文采和实质均备,配合谐调。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唐。王勃 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镜花缘》第一五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也作「彬彬文质」。
《漢語大詞典》:坦朴(坦樸)
平易质朴。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八章:“于《十九首》外,更有好些抒情的‘古诗’。这些古诗,其性质也甚为复杂,但大都可信其是民间的坦朴的作品。”
分類:平易质朴
《漢語大詞典》:野材
质朴无华的建筑木材。 宋 梅尧臣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美荫亭》:“野材仍翦茅,当此茂林下。”
《国语辞典》:反璞归真(反璞归真)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璞,未经雕琢之玉石。「反璞归真」指回复到原始质朴本真的状态。语本《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如:「人生在世若能知足,反璞归真,便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也作「反朴归真」、「返璞归真」、「返朴归真」。
《国语辞典》:反朴归真(反朴归真)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朴,未加工之木材除去外饰。「反朴归真」指回复到原始质朴本真的状态。《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颂曰:『回心祛己出尘笼,反朴归真悟正宗。山色秀因昨夜雨,花英落为晓来风。』」也作「反璞归真」、「返璞归真」、「返朴归真」。
《国语辞典》:怀真抱素(怀真抱素)  拼音:huái zhēn bào sù
真,纯真。素,朴素。怀真抱素指品格高洁无邪、质朴无华。《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下四方旌赏茂异,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也作「怀质抱真」。
《国语辞典》:怀质抱真(怀质抱真)  拼音:huái zhí bào zhēn
质,朴素。真,纯真。怀质抱真指品格质朴无华、高洁无邪。《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也作「怀真抱素」。
《国语辞典》:质而不俚(质而不俚)  拼音:zhí ér bù lǐ
质朴而不鄙俗。《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赞曰》:「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也作「质而不野」。
分类:质朴鄙俗
《国语辞典》:豪放派  拼音:háo fàng pài
一种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以雄豪奔放、率真质朴为特色,作品大多感情深沉,气势雄伟。如词家苏轼、辛弃疾即属此派,曲家马致远、贯云石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