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9,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出笏
土货
鬻货
断扑
赊欠
毛重
库房
载货
帐单
站台
出店
断市
币物
发奉
买主
《國語辭典》:出笏  拼音:chū hù
脱手、卖出。《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追出原骗玉带,尚未出笏,仍归内府。」
分類:货物脱手
《國語辭典》:土货(土貨)  拼音:tǔ huò
1.本地所出产的货品。相对于洋货而言。《魏书。卷一一○。食货志》:「土货既殊,贸鬻亦异,便于荆郢之邦者,则碍于兖豫之域。」《元史。卷九四。食货志二》:「时客船自泉、福贩土产之物者……。双抽著蕃货也,单抽者土货也。」也称为「土产」、「土物」。
2.乡巴佬,指未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含讥讽意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叫女儿到南边来拣一个女婿,……不料拣了这么一个土货。」
《漢語大詞典》:鬻货(鬻貨)
谓贩卖货物。《汉书·食货志上》:“通财鬻货曰商。”
《漢語大詞典》:断扑(斷撲)
一种买卖方式。据估定的货物数量和商定的单价,计算总值,协议成交;成交后,即使货物的实际数量与原估出入较大或货物的单价有所升降,也不得再行找补。今我国某些地区尚有行之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二 浙 造酒,非用灰则不澂而易败。故买灰官自破钱。如 衢州 岁用数千緡。凡僧寺灶灰,民皆断扑。”
《國語辭典》:赊欠(賒欠)  拼音:shē qiàn
买物品时暂时欠帐,延期付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一切买卖、赊欠、存留,都是你自己主张。」《红楼梦》第二四回:「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
《國語辭典》:毛重  拼音:máo zhòng
货物连同包装材料的总重量。
《國語辭典》:库房(庫房)  拼音:kù fáng
贮藏物品的房屋。《西游记》第二三回:「这都是仓房、库房、碾房各房,还不曾到那厨房边哩。」
《國語辭典》:载货(載貨)  拼音:zài huò
载运货物。如:「这辆厢型车空间大,用来载货或全家出游都很方便。」
《國語辭典》:帐单(帳單)  拼音:zhàng dān
1.卖方向买方要求付款的通知单。也作「账单」。
2.记载金钱、货物往来的单子。也作「账单」。
《國語辭典》:站台(站臺)  拼音:zhàn tái
1.车站中乘客上下车或装卸货物的平台。也称为「月台」。
2.选举时为候选人助讲、制造声势,以期吸引更多选民的支持。如:「站台造势」、「站台演讲」、「站台助选」。
3.网路中每一个网站称为一个站台。
《國語辭典》:月台(月臺)  拼音:yuè tái
1.露天的平台,犹如今之阳台。如:「中秋夜,他们全家在楼上的月台赏月。」南朝梁。元帝〈南岳衡山九贞馆碑〉:「上月台而遗爱,登景云而忘老。」唐。杜甫 徐九少尹见过诗:「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
2.平顶的棚子,顶上可以晒晾东西。《金瓶梅》第四八回:「咱不如瞒著老爹,庙上买几根木植来,咱这边也搭起个月台来,上面晒酱,下边不拘做马坊、做个东净,也是好处。」
3.车站中乘客上下车或装卸货物的平台。如:「往台北的旅客,请在第一月台候车。」也称为「站台」。
4.正殿、正房前面突出的平台。
《國語辭典》:出店  拼音:chū diàn
商店里专门负责跑街送货等外勤工作的夥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我正要走进去,字号里来了个出店。」
《漢語大詞典》:断市(斷市)
谓某种货物在市场上断绝。《新民晚报》1985.9.30:“ 上海 今秋的花鸟虫鱼市场,出现了一个断市已久的热门品种,问津者络绎不绝,就是蟋蟀。”
《國語辭典》:币物(幣物)  拼音:bì wù
财币货物。《战国策。赵策四》:「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南阳、汉中以往,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
分類:货物
《国语辞典》:发奉(发奉)  拼音:fā fèng
以前商店将货物送交顾客时发票上的用语。即奉上之意。
《國語辭典》:买主(買主)  拼音:mǎi zhǔ
买货物的人。如:「这批货已有了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