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财神(財神)  拼音:cái shén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参见「赵公明」条。
2.戏称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如:「不要三天两头的向我借钱,我可不是财神。」也称为「财神爷」。
《国语辞典》:接财神(接财神)  拼音:jiē cái shén
旧历年初祭财神,称为「接财神」。也称为「迎财神」。
《漢語大詞典》:跳财神(跳財神)
旧时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头戴乌纱,身穿蟒袍,手持元宝,简帖上有‘招财进寳’四字,边跳边舞。 清 顾禄 清嘉录·闹元宵:“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
《国语辞典》:五路财神(五路财神)  拼音:wǔ lù cái shén
民间信仰中能为人招财进宝的五位神仙。为正一玄坛元帅赵公明及其副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也称为「路头神」、「五显财神」。
《国语辞典》:增福财神(增福财神)  拼音:zēng fú cái shén
一般杂货店供奉的行神。与关帝、玄坛合称为「三财」。
《漢語大詞典》:活财神(活財神)
比喻能给人以经济援助的有钱人。 曹禺 《日出》第一幕:“你看这不是活财神来了。”
《國語辭典》:过路财神(過路財神)  拼音:guò lù cái shén
对那种短暂经手数量庞大而不属于自己财物者的譬喻。如:「老王当了一辈子的出纳员,所以常戏称自己是过路财神。」
《國語辭典》:财神爷(財神爺)  拼音:cái shén yé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参见「赵公明」条。
2.戏称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如:「王小姐是公司里的财神爷,掌管所有员工薪资的发放。」也称为「财神」。
《國語辭典》:财神(財神)  拼音:cái shén
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参见「赵公明」条。
2.戏称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如:「不要三天两头的向我借钱,我可不是财神。」也称为「财神爷」。
《漢語大詞典》:烧财神(燒財神)
(1).旧时迷信的人祭财神消灾求福,称“烧财神”。参见“ 烧路头 ”。
(2).指奉承富人。 清 秋瑾 《演说的好处》:“遇着有势力的,又要去拍马屁;撞着了有银钱的,又要去烧财神。”
《漢語大詞典》:烧路头(燒路頭)
(1).旧时迷信的人称“财神”为“路头菩萨”,祭财神消灾求福,谓之“烧路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魔头虽然凶横,一见了外国人,便吓得屁也不敢放了。於是乎一班人做好做歹,要他点香烛赔礼,还要他烧路头。”自注:“烧路头,祀财神也,亦祓除不祥之意。烧路头之典,妓院最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 上海 妓院遇了烧路头的日子,便要客人去吃酒,叫做‘綳场面’。”
(2).比喻送礼求情。 钱锺书 《围城》五:“那女人在房里狠声道:‘打了你耳光,还要教你向我烧路头!’”
《漢語大詞典》:祭财神(祭財神)
旧时向财神祭祀,以祈求神佑致富的一种习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祭财神》:“初二日,致祭财神,鞭炮甚伙,昼夜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