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滞积
压惊
散滞
提取
科需
敛财
谢礼
装囊
储邸
府实
重货
入库
打套
情用
求化
《國語辭典》:滞积(滯積)  拼音:zhì jī
1.因滞销而积存的货物。《左传。襄公九年》:「国无滞积,亦无困人。」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粟帛滞积,大业惟兴。」
2.郁积困顿的感觉。汉。蔡邕〈瞽师赋〉:「舒滞积而宣郁,何此声之悲痛兮。」
《國語辭典》:压惊(壓驚)  拼音:yā jīng
受惊后以酒食安慰,解其惊骇。《西游记》第三○回:「那老妖又教安排酒席,与公主陪礼压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刘氏便叫丫鬟摆上几样菜蔬,烫热酒与王生压惊。」
《漢語大詞典》:散滞(散滯)
谓散发积压的财物。《晋书·食货志》:“古人权量国用,取赢散滞,有轻重平糴之法。”
指遗留下来的零散之物。 汉 荀悦 申鉴·时事:“ 秦 之灭学也,书藏於屋壁,义絶於朝野,逮至 汉 兴,收摭散滞,固已无全学矣。”
《國語辭典》:提取  拼音:tí qǔ
取出。如:「银行、邮局到处设有自动提款机,民众随时可提取存款,非常方便。」
《國語辭典》:科需  拼音:kē xū
分派需索,搜括民财。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并边之民,死于杀掠;内地之民,死于科需,则四海万姓皆怨矣。」
《國語辭典》:敛财(斂財)  拼音:liàn cái
1.积聚钱财。《旧唐书。卷一四。宪宗本纪上》:「况敛财日寡而授禄至多,设官有限而入色无数,九流安得不杂,万物安得不烦。」
2.搜刮、骗取钱财。如:「神棍敛财、骗色的事情,时有所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此妪阴谋百出,以妖妄歛财,乃托其名于吾辈,故今日真附其体,使共知其奸。」
《國語辭典》:谢礼(謝禮)  拼音:xiè lǐ
表达谢意的财物。唐。戴叔伦〈李大夫见赠因之有呈〉诗:「谢礼诚难答,裁诗岂易酬。」《红楼梦》第五七回:「请到外边坐,开方子。若吃好了,我另外预备好谢礼。」也作「谢仪」。
《漢語大詞典》:装囊(裝囊)
出行时所带的存放财物的口袋。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阎宪》:“男子 杜成 行於路,得遗装囊,开视有锦二十五疋,明送诣吏。”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 思明 乃执 承恩 ,索其装囊,得铁券及 光弼 牒。” 胡三省 注:“凡行者之装,盛以囊橐,故曰装囊。”
《漢語大詞典》:储邸(儲邸)
贮藏财物的府库。《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紈牛露犬之玩,乘黄兹白之駟,盈衍储邸,充仞郊虞。” 李善 注:“储邸,犹府藏也。”
《漢語大詞典》:府实(府實)
府库中的财物。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宋书·良吏传序:“及难兴 陕 方,六戎薄伐,命将动师,经略 司 、 兖 ,费由府实,役不及民。”
分類:府库财物
《漢語大詞典》:重货(重貨)
指金银等贵重财物。西京杂记卷五:“钱,重货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丧廉耻之操,兴争竞之端,相取重货,密结怨隙。”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有司索文书验视,不酬。吏取重货,持不肯决。”
《國語辭典》:入库(入庫)  拼音:rù kù
1.收没归公。如:「赃物入库」。
2.将物品或货物藏入仓库。《精忠岳传》第一回:「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国语辞典》:打套  拼音:dǎ tào
将财物包扎屯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外诸司》:「左藏大观元丰宣和等库、编估局、打套所。」
分类:财物包扎
《漢語大詞典》:情用
指实际耗用之财物。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分類:财物
《漢語大詞典》:求化
犹募化。指和尚、道士等求人施舍财物。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软枣糕:“ 宣慈寺 每求化人,先留食软枣餻。”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河道:“有瞽者在桥上念经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