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赃物
赠襚
津润
赠送
劝化
帑钱
宿藏
盗人
赠赙
橐中装
居物
馈赆
私货
发币
职役
《國語辭典》:赃物(贓物)  拼音:zāng wù
用不正当的方法所获得的财物。《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司马芝传》:「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水浒传》第三○回:「连夜便把赃物封了,且叫送去机密房里监收。」
《漢語大詞典》:赠襚(贈襚)
赠死者以衣衾。后泛指赠送财物以助治丧。荀子·大略:“賻賵所以佐生也;赠襚所以送死也。”北史·杨播传:“於亲姻知故吉凶之际,必厚加赠襚。” 唐 刘禹锡 《唐故兼御史中丞赠太师崔公神道碑》:“赠襚之礼,侔于公卿。”
《國語辭典》:津润(津潤)  拼音:jīn rùn
1.浸润、湿润。《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梨津润,榛栗罅发。」《朱子语类。卷七三。易。井》:「如草木之生,津润皆上行,直至树末。」
2.富于神韵。唐。李翱 答朱载言书:「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怪丽,六经之词也。」
3.酬谢的财物。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二。槐西杂志二》:「我辈欲君殚一月工,堆字若干,分赠亲友,冀得小津润。」
《國語辭典》:赠送(贈送)  拼音:zèng sòng
无条件的把物品送给别人。如:「主办单位将赠送精美礼品,欢迎踊跃参加。」也作「赠给」、「赠遗」。
《國語辭典》:劝化(勸化)  拼音:quàn huà
1.规劝感化。《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见冲天炮维新习气过深,时时想要劝化他,常于閒谈的时候乘机规劝。」
2.劝人施舍财物。
《漢語大詞典》:帑钱(帑錢)
指储藏之财物。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博局筹偿旧帑钱,缠头锦出新花样。”
《漢語大詞典》:宿藏
指积年储藏的钱粮等财物。 宋 苏辙 《南京祈晴青辞》:“飢者未饱,而淫雨为沴,秋稼殄瘁,沦为涂潦,宿藏将尽,岁计莫续。”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张氏银窖》:“彼方毁旧垣,再筑於旧基,得乌银数十大笏,皆掩有之,盖 张 氏之宿藏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加耗之始》:“仓廩宿藏,动经数岁,若取之如此,后岂免折閲乎?”
谓从前所埋藏。 宋 王得臣 麈史·古器:“ 安陆 石嵓村 耕夫,得宿藏一镜,光明莹然,不为土所蚀。”
《漢語大詞典》:盗人(盜人)
(1).犹盗贼。墨子·大取:“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庄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説,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2).劫掠人口。《魏书·刑罚志》:“贼律杀人,有首从之科;盗人卖买,无唱和差等。”
(3).窃取他人财物。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
《國語辭典》:赠赙(贈賻)  拼音:zèng fù
赠,用祭品吊祭死者。赙,用财物帮助丧家。赠赙,赠送赙仪,指用财物帮人办理丧事。《北史。卷三○。卢同传》:「周武帝少尝受业于光,故赠赙有加恒典。」
《漢語大詞典》:橐中装(橐中裝)
囊中所装裹之物。指珠宝财物。汉书·陆贾传:“赐 贾 橐中装,直千金。”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珠玉之寳也。’……言其寳物质轻而价重,可入囊橐以齎行,故曰橐中装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况值风教陵替之时,朝贵既惟金钱是务,唯氓庶亦应之於下,谋选举者或以方术运动,终不如橐中装足以燿人。”亦省作“ 橐装 ”。旧五代史·周书·裴羽传:“正使 陆崇 卒于道, 羽 载其丧还,归其橐装,时人义之。” 清 唐孙华 《骆驼》诗:“曾向流沙识水津,槖装未厌压千钧。”
《漢語大詞典》:居物
(1).囤积财物。汉书·酷吏传·张汤:“﹝ 信 ﹞居物致富,与 汤 分之。”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居,谓储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 陈 父固肆贾,居物致富, 陈輒 窃父金,代 褚 遗师。”
(2).谓凭据外物。《弘明集·正诬论》:“正曰:‘难者得无隐心而居物,不然,何言之逆乎?’”
《國語辭典》:馈赆(餽贐)  拼音:kuì jìn
用财物来送别亲友。《孟子。公孙丑下》:「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
《國語辭典》:私货(私貨)  拼音:sī huò
1.私人的财货。《礼记。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九:「在船军士,本用操舟,乃得袖手而坐,所载私货,多于官物,沿路发卖,率以为常。」
2.违法运送贩卖或逃漏税的货物。《福惠全书。卷三一。庶政部。漕船催攒》:「不许停泊片刻,及至口岸,偷卖粮米,装载私货。」《文明小史》第二一回:「积聚多了,就做些私货买卖,常常得利,手中也有十来万银子的光景。」
3.来路不明的货物。如:「私货品质不稳定,消费者容易受骗上当。」
4.比喻私人所藏的食物。如:「这是他珍藏的私货,打算聚会时再和大家分享。」
《漢語大詞典》:发币(發幣)
致送礼物或财物。左传·隐公七年:“初, 戎 朝於 周 ,发币於公卿。”国语·周语中:“ 定王 八年,使 刘康公 聘於 鲁 ,发币於大夫。” 韦昭 注:“发其礼币於 鲁 大夫。”周礼·春官·占梦“季冬,聘王梦” 汉 郑玄 注:“季冬日穷於次,月穷於纪,星迴於天,数将几终,於是发币而问焉,若休庆之云尔。” 贾公彦 疏:“ 郑 以礼动不虚,必以币帛行礼乃始问王,故云发币而问焉。”
《漢語大詞典》:职役(職役)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唐 白居易 《首夏病间》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羈。”《水浒传》第一一八回:“汝是 宋江 手下甚人?有何职役?今番为甚来献粮投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不懂得跑街是个甚么职役,先要问明。”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 唐 大中 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 宋 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 熙 时职役改为雇役,到 南宋 恢复差役。 明 时亦有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