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雄豪  拼音:xióng háo
1.英雄豪杰。《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文选。左思。魏都赋》:「摛翰则华纵春葩,英哲雄豪。」
2.豪放强悍。《晋书。卷一○九。慕容皝载记》:「性雄豪,多权略,猿臂工射,膂力过人。」
《國語辭典》:磊砢  拼音:lěi luǒ
1.众多、堆累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蜀石黄碝,水玉磊砢。」
2.壮大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万楹丛倚,磊砢相扶。」
3.树木多节目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
4.形容性情、才华卓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㳌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國語辭典》:豪士  拼音:háo shì
1.才能胆识过人的豪杰。《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于是谨其礼秩,皮革以交诸侯,饰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朱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
2.豪强霸道的人。唐。皇甫氏〈吴堪〉:「时县宰豪士,闻堪美妻,因欲图之。」
《國語辭典》:脱帽(脫帽)  拼音:tuō mào
1.表示降服。《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安得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
2.一种行礼方式。军警人员面见长官时的脱帽礼或行鞠躬礼前需先脱帽之礼。
《國語辭典》:放旷(放曠)  拼音:fàng kuàng
放逸旷达。《文选。潘岳。秋兴赋》:「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閒之世。」《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陈越传》:「越耿概任气,喜箴切朋友,放旷杯酒间,家徒壁立,不以屑意。」
《漢語大詞典》:豪吟
亦作“ 豪唫 ”。
(1).代称气势豪放的诗歌。 明 杨慎 《奇景行毕节早行作》诗:“穷岫瘁乡那有此,天教奇景换豪吟。” 陈蜕 《〈残宵梵诵卷〉跋》:“今夫水流花谢,嗟綺语之难删;即至矢尽拳张,岂豪吟之随輟。”
(2).谓满怀激情地吟诗。 清 萧芷厓 《秋江》诗:“豪吟对樽酒,波影动危楼。” 清 吴廷华 《题〈杜文贞公小像〉》诗:“况闻下笔如有神,豪唫安得身如削?”
《國語辭典》:屹屹  拼音:yì yì
高耸独立的样子。唐。欧阳詹〈吊九江驿碑材文〉:「屹屹子碑,如神如祇。」
《國語辭典》:豪兴(豪興)  拼音:háo xìng
极高的兴致。《红楼梦》第一回:「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乾。」
分類:豪放兴致
《漢語大詞典》:詄荡(詄蕩)
(1).见“ 詄荡荡 ”。
(2).横逸豪放。 清 袁昶 《赠龚生记异》诗:“詄荡名家子,胡为穷海边。”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 高子 诗才詄荡,常对酒当歌,咳唾成珠玉。”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郊祀》《房中》之乐,有三言、七言者,其辞閎丽詄荡,不本《雅》《颂》。”
分類:横逸豪放
《漢語大詞典》:詄荡荡(詄蕩蕩)
空旷无际貌。《汉书·礼乐志》:“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饗。”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詄读如迭。詄荡荡,天体坚清之状也。” 王先谦 补注:“天体广远,言象俱忘,故曰詄荡荡。” 唐 杜甫 《乐游园歌》:“閶闔晴开詄荡荡, 曲江 翠幙排银牓。”亦省作“ 詄荡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乾隆 癸酉, 尹文端公 总督 南河 , 赵云松 中翰入署,见案上有余诗册,戏题云:‘八扇天门詄荡开,行间字字走风雷。 子才 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斗来。’” 柳亚子 《怀人诗·蔡孑民先生》:“天门詄荡无崖岸,坐我光风霽月中。”
《國語辭典》:恣睢  拼音:cī suī
1.形容暴横、放纵。《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黎、共奋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
2.自得的样子。《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漢語大詞典》:超迈(超邁)
(1).超越;胜过。梁书·武帝纪下:“文质彬彬,超迈今古。”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伤今悼古,牢笼百态,可以超迈当世者,则於覆瓿集见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天聪天明,知识超迈凡众。”
(2).卓越高超;不同凡俗。 唐 颜真卿 《崔孝公宅陋室铭记》:“以所试超迈,擢拜左补闕。” 明 杨慎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此解极为超迈,自 唐 宋 诸儒未有是説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所以从或一意义说,他的艺术是平凡的,不及同时代人的高翔之超迈。”
(3).豁达豪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然 乐天 醖藉, 东坡 超迈,正自不同。” 金 王若虚 《文辨三》:“夫以一日千里之势,随物赋形之能,而理尽輒止,未尝以驰骋自喜,此其横放超迈而不失为精纯也邪?”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长身火色,性超迈,歌呼饮酒,怡怡然。每兴至,凡朋儕所为皆掣乱之为笑乐。”
《國語辭典》:放达(放達)  拼音:fàng dá
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如:「他为人放达,对世俗礼法皆置之度外。」
《國語辭典》:恣肆  拼音:zì sì
1.放纵。《新唐书。卷一九二。忠义传中。张巡传》:「士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言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矣。」
2.形容文笔或言论等豪放不拘。宋。曾巩 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可穷。」
《漢語大詞典》:豪逸
(1).犹言奔放洒脱。 宋 梅尧臣 《别后寄永叔》诗:“ 孟 、 卢 、 张 、 贾 流,其言不相昵,或多穷苦语,或特事豪逸。” 金 王若虚 《自笑》诗:“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昔 陈思 生享华乐而文章豪逸。”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绍兴府志》称‘其性豪逸,丝竹满堂’,可见此人相当浪漫。”
(2).指才智杰出、豪放洒脱的人。 宋 晁补之 《满江红》词:“不见 兰亭 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
《漢語大詞典》:通放
(1).豁达豪放。北史·高祐传:“ 祐 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説,性通放,不拘小节。”
(2).放行。宋史·河渠志七:“委 无锡 知县主掌钥匣,遇水深六尺,方许开牐,通放客舟。”元史·食货志五:“客商运至 扬州 东关 ,俱於城河内停泊,听候通放。”
分類:豁达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