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2,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聱聱
濞濞
趵趵
滴答
扑簌簌
砰韸
彭魄
沥滴
飂戾
硿然
榼榼
呕呀
呕鸦
翛飒
咿嗢
《漢語大詞典》:聱聱
象声词。形容众声杂作。 宋 苏轼 《黠鼠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漢語大詞典》:濞濞
象声词。晋书·五行志下:“﹝ 元帝 太兴 ﹞三年十二月,尚书騶 谢平 妻生女,堕地濞濞有声,须臾便死。” 唐 李颀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诗:“稜稜静疏木,濞濞响寒流。”宋史·文苑传二·夏侯嘉正:“澎澎濞濞,浩尔一致。” 清 黄宗羲 《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 渔山 鬱鬱, 姚江 濞濞,公之所恨,其何寄耶!”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趵趵  拼音:bō bō
拟声词。形容脚踏地的声音。唐。元稹 田家词:「牛叱叱,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國語辭典》:滴答  拼音:dī dā
1.拟声词。形容水滴落下或钟表摆动的声音。如:「手表滴答滴答的响个不停。」
2.啰嗦。《西游记》第二○回:「八戒道:『老儿滴答甚么,谁和你发课,说甚么五爻六爻;有饭只管添将来就是。』」
《國語辭典》:扑簌簌(撲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或不停的颤抖、滚动的声音。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起几个骨碌碌的轰雷,更一阵扑簌簌的怪风。」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拥身飞过,赤力力镇动花梢,扑簌簌惊起栖鸦,悄蹙蹙的潜踪蹑足。」也作「扑鲁鲁」、「扑碌碌」、「扑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2.形容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大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多的样子。《董西厢》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才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胜秋雨点儿多。」《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扶了莺儿走到灵前,一面奠酒,那眼泪早扑簌簌流下来了。」也作「噗噜噜」、「噗碌碌」。
《漢語大詞典》:砰韸
象声词。雷声。 宋 梅尧臣 《古柳》:“腹肤藏蛟龙,半夜雷砰韸。”
《漢語大詞典》:彭魄
象声词。 宋 方岳 《扣角》:“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繅丝雪能白。”
广大无边貌。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幽” 晋 范望 注:“昆,浑也,仑,沦也,天之象也。旁薄,犹彭魄也,地之形也。幽,隐也。言天浑沦而包於地,地彭魄而在其中。”
《漢語大詞典》:沥滴(瀝滴)
(1).水下滴。文选·木华〈海赋〉:“沥滴渗淫,薈蔚云雾。” 李善 注引说文:“沥滴,水下滴沥也。”
(2).象声词。 明 夏完淳 《自浦城入越》诗:“须臾雨离离,缀石声沥滴。”
《國語辭典》:飂戾  拼音:liáo lì
1.迅速。《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戫汨飂戾沛以罔象兮,烂漫丽靡藐以迭逿。」
2.拟声词。形容风的声音。《文选。潘岳。西征赋》:「吐清风之飂戾,纳归云之郁蓊。」
《漢語大詞典》:硿然
象声词。水激石声。 唐 柳宗元 《霹雳琴赞引》:“﹝枯桐﹞一夕暴震,为火之焚,至旦乃已。其餘硿然倒卧道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见迴澜素波,触石奋出,硿然送声至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余乃以石块掷之,久而硿然。”
《漢語大詞典》:榼榼
象声词。 唐 李贺 《吕将军歌》:“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一说方整貌。见 叶葱奇 注。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呕呀(嘔呀)
象声词。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留书与之成六十六韵》:“闻子官舍中,弦管谢呕呀。” 清 黄景仁 《退潭舟夜雷雨》诗:“巖风忽刮一灯灭,惊起百鸟鸣呕呀。” 清 鲁一同 《荒年谣·小车辚辚》:“竹头木屑载另星,呕呀啁哳行不停。” 清 鲁一同 《拉粮船》诗:“中都女儿年十五,能以幺弦作人语;呕呀伊嚘声不停,一声高空入青冥。”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呕鸦(嘔鴉)  拼音:ōu yā
婴儿。宋。陈造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诗:「宁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鸦。」
《漢語大詞典》:翛飒(翛颯)
象声词。 隋 江总 《修心赋》:“风引蜩而嘶噪,雨鸣林而翛颯。”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咿嗢
象声词。形容言语难懂。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集注:“咿嗢,言不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