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濞濞
象声词。《晋书·五行志下》:“﹝ 元帝 太兴 ﹞三年十二月,尚书騶 谢平 妻生女,堕地濞濞有声,须臾便死。” 唐 李颀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诗:“稜稜静疏木,濞濞响寒流。”《宋史·文苑传二·夏侯嘉正》:“澎澎濞濞,浩尔一致。” 清 黄宗羲 《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 渔山 鬱鬱, 姚江 濞濞,公之所恨,其何寄耶!”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扑簌簌(撲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或不停的颤抖、滚动的声音。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起几个骨碌碌的轰雷,更一阵扑簌簌的怪风。」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拥身飞过,赤力力镇动花梢,扑簌簌惊起栖鸦,悄蹙蹙的潜踪蹑足。」也作「扑鲁鲁」、「扑碌碌」、「扑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2.形容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大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多的样子。《董西厢》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才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胜秋雨点儿多。」《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扶了莺儿走到灵前,一面奠酒,那眼泪早扑簌簌流下来了。」也作「噗噜噜」、「噗碌碌」。
2.形容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大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多的样子。《董西厢》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才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胜秋雨点儿多。」《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扶了莺儿走到灵前,一面奠酒,那眼泪早扑簌簌流下来了。」也作「噗噜噜」、「噗碌碌」。
《漢語大詞典》:硿然
象声词。水激石声。 唐 柳宗元 《霹雳琴赞引》:“﹝枯桐﹞一夕暴震,为火之焚,至旦乃已。其餘硿然倒卧道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见迴澜素波,触石奋出,硿然送声至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余乃以石块掷之,久而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