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2,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喤喤
角角
朣胧
伊优
咿轧
铿尔
曳曳
唶唶
咿咿
剥剥
荷荷
札札
乙乙
息息
冬冬
《國語辭典》:喤喤  拼音:huáng huáng
拟声词:(1)形容小孩的啼哭声。《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2)形容声音洪亮而和谐。《诗经。周颂。执竞》:「钟鼓喤喤,磬筦将将。」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角角
(1).四角,四方。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
(2).犹角落。 曲波 《林海雪原》四:“ 剑波 三十六人的小分队,只占了这洞的一个小角角。”
《國語辭典》:朣胧(朣朧)  拼音:tóng lóng
月色将明的样子。晋。潘岳秋兴赋〉:「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國語辭典》:伊优(伊優)  拼音:yī yōu
逢迎谄媚的样子。汉。赵壹刺世疾邪赋〉:「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漢語大詞典》:伊优亚(伊優亞)
象声词。学语之声。汉书·东方朔传:“伊优亚者,辞未定也。”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互谈伊优亚,独歌妃呼豨。”
《國語辭典》:咿轧(咿軋)  拼音:yī yà
拟声词:(1)形容轮轴滚动的声音。宋。陆游 东窗小酌诗:「何人画得农家乐,咿轧缫车隔短墙。」(2)形容摇橹声。《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说言未了,见大江中画船一只,橹声咿轧,自上流而下。」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铿尔(鏗爾)  拼音:kēng ěr
拟声词。形容瑟音终止时发出的声响。《论语。先进》:「『点,尔如何?』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國語辭典》:曳曳  拼音:yì yì
慢慢飘动的样子。唐。孟浩然 行至汝坟寄卢徵君诗:「曳曳半空里,明明五色分。」
《漢語大詞典》:唶唶
赞叹声。慎子外篇:“ 赤城之山 ,有石梁五仞焉,径尺而龟背,下临不测之谷……野人负薪而越之,不留趾而达,观者唶唶。” 宋 文天祥 《〈纪事〉诗序》:“虏之左右,皆唶唶嗟嘆,称男子心。”
象声词。喧闹声。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王孙之德躁以嚣,勃諍号呶,唶唶彊彊,虽羣不相善也。”集注:“唶,音责,又子夜切……唶唶,大声也。”
象声词。鸟鸣声。尔雅·释鸟:“行鳸唶唶。宵鳸嘖嘖。” 郭璞 注:“唶,音即。”《淮南子·原道训》:“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溼变其声哉!” 清 金农 《雀啄覆粟曲》:“雀争残粟天色黳,唶唶嘖嘖声惻悽。”
《國語辭典》:咿咿  拼音:yī yī
1.拟声词:(1)形容虫鸣声。唐。刘禹锡〈秋声赋〉:「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2)形容猪叫声。宋。晁补之豆叶黄〉诗:「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3)形容鸡鸣声。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三唱天鸡,咿咿喔喔。」(4)形容凄恻的声音。唐。韩愈猫相乳〉:「母且死,其鸣咿咿。」
2.形容凄凉的景象。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明月湾〉:「清光悄不动,万象寒咿咿。」
《國語辭典》:剥剥(剝剝)  拼音:bō bō
拟声词:(1)形容啄木的声音。宋。韩琦啄木〉诗:「剥剥复卜卜,意若念良木。」(2)形容敲门的声音。唐。韩愈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荷荷
(1).象声词。怨恨声。南史·梁纪中·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 清 吕守曾 《经史法戒诗》:“贪嗔至竟未能除,荷荷空悲净居殿。”
(2).象声词。歌唱声。 清 黄遵宪 《都踊歌》:“听我歌荷荷。”
(3).象声词。催眠声。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九:“荷荷引睡施施溺,竟夕闻娘唤女声。”
(4).象声词。状其他声音。 茅盾 《子夜》一:“小风扇浑圆的金脸孔依然荷荷地响着,徐徐转动,把凉风送到各人身上。” 巴金 《从鎌仓带回的照片》:“雨越下越大,不到一个钟点,窗前廊上居然有了荷荷的流水声。” 沈从文 《萧萧》:“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不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
《國語辭典》:札札  拼音:zhá zhá
拟声词。形容机件转动的声音。《文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漢語大詞典》:乙乙
(1).难出之貌。说文·乙部:“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 段玉裁 注:“乙乙,难出之貌。”文选·陆机〈文赋〉:“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 李善 注:“乙,难出之貌,音轧。”乙乙,六臣本作“轧轧”,注:“乌入切。” 古直 《忆亡友朝露次残梦韵》:“忧心乙乙似抽丝,且自挑灯读楚词。”《花月痕》第五一回:“言必有物,不类《齐谐》,丝抽乙乙,杼轴予怀。”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年来笔下销沉多了,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总是不绝如缕,乙乙欲抽。”
(2).犹一一,逐一。 清 田雯 《缲车辞》:“初长如蚁今成蠒,乙乙上簇黄白满。”
(3).象声词。 唐 元结 《补乐歌十首》序:“诚不足全化金石,反正宫羽,而或存之,犹乙乙冥冥有纯古之声,岂几乎司乐君子道和焉?” 清 江炳炎 《摸鱼子》词:“盼不到,边鸿乙乙传书字。”
《國語辭典》:息息  拼音:xí xí
呼吸相续。宋。苏轼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诗:「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稳如禅息息匀。」清。黄景仁大雨宿青山僧寺〉诗:「劳魂与清气,息息共吁呐。」
《漢語大詞典》:冬冬(鼕鼕)
象声词。 唐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怅然感怀因以此寄》诗:“觉来未及説,叩门声冬冬。” 宋 陆游 《二月二十四日作》诗:“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刘半农 《敲冰》诗:“冬冬不绝的木槌声,便是精神进行的鼓号么?”
鼕鼕:1.象声词。常指鼓声。 唐 顾况 《公子行》:“朝游鼕鼕鼓声发,暮游鼕鼕鼓声絶。” 宋 晁补之 《富春行赠范振》:“鼓声鼕鼕櫓咿喔,争凑 富春 城下泊。” 清 洪升 《长生殿·惊变》:“鼕鼕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
(2).街鼓俗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瞑传呼,以戒行者。 马周 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 唐 裴翛然 《夜醉卧街》诗:“遮莫鼕鼕动,须倾满满杯。”参见“ 鼕鼕鼓 ”。
(3).像鼓声的声响。《文明小史》第三回:“听了听二门外头那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鼕鼕的响,其势岌岌可危。”
《國語辭典》:鼕鼕鼓  拼音:dōng dōng gǔ
唐時街角懸鼓,於夜間敲擊,可用來防備盜竊。《新唐書。卷九八。馬周傳》:「先是,京師晨暮傳呼以警眾,後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