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北词广正谱(北词广正谱)  拼音:běi cí guǎng zhèng pǔ
书名。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李玉根据徐于室《北曲谱》扩充而成,十八卷,其中四卷仅存目。共选录北曲曲牌四百四十七首,分别列出其格式、区别正字衬字,并注明板式。蒐罗详备,杂剧作家多据以填写曲词。
《国语辞典》: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拼音:qiáo tài shǒu luàn diǎn yuān yāng pǔ
剧曲剧目。内容叙述杭州太守乔忠政,当堂判断一桩荒唐婚事,将孙玉郎聘妻徐文哥改适裴政,使孙玉郎与刘慧娘,孙珠姨与刘璞成为眷属的经过。
《国语辞典》: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  拼音:yuán zǐ xī shōu guāng pǔ yí
一种精密的检验仪器。利用不同元素会吸收不同光谱的特性,可做微量分析,从而测知物品中含有何种元素。早期原子吸收光谱仪以照相底片显影,现今已有电脑化自动显示数值仪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卫生、金属工业等的检测中。
《国语辞典》:佩文斋书画谱(佩文斋书画谱)  拼音:pèi wén zhāi shū huà pǔ
书名。清。康熙敕撰,一百卷,共分论书画、书画家小传、书画跋、书画辨證以及书画鉴藏等,评述书画,注明出处,颇为详赅。是一部中国书画艺术的类书。
《国语辞典》:宣和画谱(宣和画谱)  拼音:xuān hé huà pǔ
书名。不著撰人名氏,二十卷。前有宋徽宗御制序,记录徽宗宫廷所藏历代画家二百三十一人,画六千三百九十六轴。分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兽畜、花鸟、蔬果等十门,每门先作叙论,次为画家评传,传后则列作品名目及件数。
《国语辞典》:宣和书谱(宣和书谱)  拼音:xuān hé shū pǔ
书名。不著撰人姓氏,二十卷。记载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墨迹,分历代诸帝王书、以及篆、隶、正、行、草、八分、制诰等八门。每门前有叙论,并于法书目录前系书家小传,品第风格源流,保存了比较丰富的书法史料,可供研究古代书学及书迹流传的参考。此书终以蔡京、蔡卞、米芾作品,或疑即三人所定。
《国语辞典》:万姓统谱(万姓统谱)  拼音:wàn xìng tǒng pǔ
书名。明凌迪知撰,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其书以古今姓氏分韵编次,每姓下略纪本姓及历代名人事略。
《国语辞典》:不巴谱(不巴谱)  拼音:bù bā pǔ
太离谱、差太远。如:「你还真行,真猜得不巴谱!」
《国语辞典》:统谱(统谱)  拼音:tǒng pǔ
谱书的别名。参见「谱书」条。如滦阳赵氏东门统谱。
分类:谱书东门
《国语辞典》:震谱(震谱)  拼音:zhèn pǔ
显示地震所产生某些不同的震动波,对大地、建物等结构产生效应的图谱。
《国语辞典》:演谱(演谱)  拼音:yǎn pǔ
演员将导演所指示规定的大小动作记录下来,以便充分诠释角色,此记录称为「演谱」。
《国语辞典》:管色谱(管色谱)  拼音:guǎn sè pǔ
中国传统记谱法。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演变而来,常见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工尺谱」。
《国语辞典》:光谱计(光谱计)  拼音:guāng pǔ jì
测量复色本鏄过棱镜后,波长分散的光学测量仪器。由准直仪、棱镜或光栅和望远镜或物镜构成,可用来校准标度,测量波长或透明棱镜的折射率。也译作「分光计」、「光谱仪」。
《国语辞典》:光谱仪(光谱仪)  拼音:guāng pǔ yí
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仪器,由棱镜或衍射光栅等构成。也译作「分光计」、「光谱计」。
《国语辞典》:勾脸谱(勾脸谱)  拼音:gōu liǎn pǔ
描绘脸谱。包括脸堂、勾眉、眼窝、嘴角、脸纹、鼻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