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谦冲(謙沖)  拼音:qiān chōng
谦虚和顺。《晋书。卷一一七。姚兴载记上》:「殷汤、夏禹德冠百王,然犹顺守谦冲,未居崇极,况朕寡昧,安可以处之哉!」《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谦冲无我,广山海之度,恢天地之心,此而不言,臣则有负。」
分類:谦虚
《國語辭典》:谦恭(謙恭)  拼音:qiān gōng
谦虚而有礼貌。《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演传》:「中兴初,禁网尚阔,而睦性谦恭好士,千里交结,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门,由是声价益广。」《三国演义》第三○回:「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
《漢語大詞典》:劳谦(勞謙)
勤劳谦恭。《易·谦》:“劳谦,君子有终,吉。”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往者 孝文 劳谦自约,行过乎俭。” 宋 苏轼 《赐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制》:“惟名器爵禄,朕不敢授以私,则劳谦退避,卿岂得必行其意。”
分類:勤劳谦恭
《國語辭典》:谦光(謙光)  拼音:qiān guāng
尊者虽谦抑退让,但其德性更见光明磊落。语本《易经。系辞下》:「谦,尊而光。」后多用为谦退之意。《晋书。卷四十七。傅玄传》:「时太傅东海王越辅政,祗既居端右,每宣君臣谦光之道,由此上下雍穆。」《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三公子著实谦光,当下同诸位作了揖。」
《漢語大詞典》:谦尊而光(謙尊而光)
谓尊者谦虚而显示其光明美德;谦虚。语本《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孔颖达 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踰越。” 阮元 校勘记:“《集解》作‘卑者有谦而不踰越’。”一说,尊,通“ 撙 ”。退让。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易下:“尊读撙节退让之撙……尊与退让同义。”《魏书·李彪传》:“先皇有大功二十,加以谦尊而光,为而弗有,可谓四三皇而六五帝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公子原是説自己不通庶务,不想惹得老人家也‘谦尊而光’起来。”亦省作“ 谦光 ”、“ 谦尊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听所执,出表示外,以章公之谦光焉。” 唐 柳宗元 《为百官上尊号表》之二:“伏惟皇帝陛下,允恭克让,约己谦尊,参天雨地之功,为而不有,安上理人之德,置而不论。”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向来诸处谦光,只有遇着人拜他作老师,从不推让。”
《國語辭典》:撝谦(撝謙)  拼音:huī qiān
谦逊。《聊斋志异。卷四。棋鬼》:「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
《漢語大詞典》:谦德(謙德)
谦虚、俭约之德。《韩诗外传》卷三:“夫此六者(恭、俭、卑、畏、愚、浅),皆谦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景公 谦德,荧惑退行。”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仰窥谦德,志在閔民。”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 邓 元配 李氏 ,亦婉顺有谦德。”
分類:谦虚俭约
《國語辭典》:谦谦(謙謙)  拼音:qiān qiān
卑逊的样子。《汉书。卷八五。谷永传》:「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攸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深执谦谦,自称不德,无起寝庙,扫地而祭,除日祀之法,省送终之礼,遂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
《國語辭典》:谦谦君子(謙謙君子)  拼音:qiān qiān jūn zǐ
谦虚有礼、严以律己的人。《易经。谦卦。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镜花缘》第八七回:「闺臣阿妹是谦谦君子,如此回覆,却也省了许多唇舌。」
分類:谦虚谨慎
《國語辭典》:谦让(謙讓)  拼音:qiān ràng
谦卑退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金老道:『自家的东西,尚无福,何须尊惠!』再三谦让,必不肯受。」
《國語辭典》:谦虚(謙虛)  拼音:qiān xū
虚心谦让不自满。《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章谦虚下士,收进时辈,甚得名誉。」《晋书。卷四四。郑袤传》:「默宽冲博爱,谦虚温谨,不以才地矜物。」
《國語辭典》:谦抑(謙抑)  拼音:qiān yì
谦虚退让。《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先生谦抑得很,然而敝省中丞,礼贤下士,也是从来罕见的。」
分類:谦抑谦逊
《漢語大詞典》:执谦(執謙)
保持谦逊。隋书·礼仪志七:“且 周氏 执谦,不敢负於日月。”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乃欲安分,匪云执谦。” 明 宋濂 《题北山先生尺牍后》:“ 北山 平日执谦特甚,人有来学者,虽诲之无不倾尽,而未尝受其北面之礼。”
分類:保持谦逊
《國語辭典》:谦逊(謙遜)  拼音:qiān xùn
谦虚礼让。《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涉性略似郭解,外温仁谦逊,而内隐好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二客欲谦逊,被他一把扯了袖子,拽进大门。」也作「谦巽」。
《漢語大詞典》:鸣谦(鳴謙)
(1).谓谦德表著于外。易·谦:“鸣谦,贞吉。” 王弼 注:“鸣者,声名闻之谓也。得位居中,谦而正焉。” 孔颖达 疏:“鸣谦者谓声名也,处正得中,行谦广远,故曰鸣谦。”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出震等於勛华,鸣谦同于旦奭。”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伏惟天元皇帝,惟圣作圣,惟亲尊亲,降意於与能,鸣谦於神器。”
(2).谓态度谦恭。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梁书·刘览传》:“既以鸣谦表性,又以难进自居,未尝造请公卿,缔交荣利。”
《分类字锦》:益谦(益谦)
易天道亏盈而益谦
分类:
《漢語大詞典》:谦撝(謙撝)
谦逊;谦抑。陈书·高祖纪上:“寔由公谦撝自牧,降损为怀,嘉数迟回,永言增叹。”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蛊思干父,谦撝让王。”参见“撝谦。”
分類:谦逊谦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