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9,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谦慎
谦俭
谦矩
谦志
卑谦
大谦
谦屈
柔谦
谦谢
谦柔
非谦
谦默
终谦
谦悫
支谦
《漢語大詞典》:谦慎(謙慎)
谦虚谨慎。东观汉记·樊宏传:“ 宏 为人谦慎。”新唐书·韩充传:“ 充 谦慎无少懈。” 明 刘基 《甘露颂序》:“皇帝愈加谦慎。”
分類:谦虚谨慎
《漢語大詞典》:谦俭(謙儉)
谦逊俭约。汉书·张延寿传:“ 临 亦谦俭,每登阁殿,常叹曰:‘ 桑 霍 为我戒,岂不厚哉!’”陈书·陆琼传:“ 琼 性谦俭,不自封植。” 宋 欧阳修 《论美人张氏恩宠宜加裁损札子》:“臣窃见自古帝王所宠嬪御,若能谦俭柔善,不求恩泽,则可长保君恩。”
分類:谦逊俭约
《分类字锦》:谦矩(谦矩)
强佳代王给事回陈待制启未修庆问先贶珍函过巽枉辞益铭谦矩
分类:卦名
《漢語大詞典》:谦志(謙志)
谦让之志;不敢承当的心意。世说新语·轻诋“ 王丞相 轻 蔡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乃故诣 王公 ,谓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公知不?’ 王 谓信然,自敍谦志。”
《漢語大詞典》:卑谦(卑謙)
谦虚,不高傲自大。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谦尊自卑者,仁贤之所事也。故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虎賁将军 竇宪 椒房之亲,出入省闥,年盛志美,卑谦乐善,此其好士之风也。” 茅盾 《动摇》三:“ 方太太 微笑着对 胡国光 点头,让他上面坐,但 胡国光 很卑谦地挨着 陆慕游 的肩下坐了。”
《韵府拾遗 盐韵》:大谦(大谦)
诗用锡尔祉笺王为虎臣之志大谦故进之云尔释文大音泰
《漢語大詞典》:谦屈(謙屈)
谦恭屈己。晋书·愍怀太子遹传:“宜深自谦屈,以防其变,广延贤士,用自辅翼。”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轻浮称谓:“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 严复 《论世变之亟》:“其接物也, 中国 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
分類:谦恭屈己
《漢語大詞典》:柔谦(柔謙)
柔和谦逊。 北魏 高允 《征士颂》:“ 张纲 柔谦, 叔术 正直。” 唐 梁洽 《水德赋》:“分位象于八卦,得柔谦于五行。混之不浊,流之不盈。”
《國語辭典》:谦谢(謙謝)  拼音:qiān xiè
谦让而不受。如:「他再三谦谢,还是拗不过主人的好意。」
《漢語大詞典》:谦柔(謙柔)
谦虚平和。后汉书·梁商传:“ 商 自以戚属居大位,每存谦柔,虚己进贤。”旧唐书·苗晋卿传:“ 晋卿 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 晋卿 必含容之,略无愠色。”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谁似你这般轻贤傲士没谦柔。”
分類:谦虚平和
《韵府拾遗 盐韵》:非谦(非谦)
江淹为萧大尉三让扬州表再辞非谦重让靡饰
《漢語大詞典》:谦默(謙默)
谦抑静默。后汉书·李固传:“虽外託谦默,不干州郡,而諂伪之徒,望风进举。”旧唐书·郑絪传:“ 絪 谦默多无所事,由是贬秩为太子宾客。”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
分類:谦抑静默
《韵府拾遗 盐韵》:终谦(终谦)
易君子之终也疏言君子能终其谦之善事又获谦之终福
《漢語大詞典》:谦悫(謙慤)
谦虚谨慎。后汉书·桓谭传:“不如谢遣门徒,务执谦慤,此脩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分類:谦虚谨慎
《国语辞典》:支谦(支谦)  拼音:zhī qiān
人名。一名越,字恭明,生卒年不详。为月氏后裔。后避乱至吴,孙权拜为博士。其人细长瘦黑,博通经典,译经三十六部,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