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别人肉帖不在腮颊上(别人肉帖不在腮颊上)  拼音:bié rén ròu tiē bù zài sāi jiá shàng
(谚语)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意取用。明。冯惟敏〈醉太平。劝哥哥自想〉曲:「别人肉帖不在腮颊上,爱便宜见放著傍州样。」
《国语辞典》:比上不足,比下有馀(比上不足,比下有馀)  拼音: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
(谚语)比上面的差些,比下边的又强一点。如:「以他目前的收入,应付生活的开销尽够了,虽然比上不足,也还比下有馀。」
分类:谚语下边
《国语辞典》: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拼音:zǎo qǐ de niǎo ér yǒu chóng chī
(谚语)比喻作事积极或及早者,能获得利益。如:「你没听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吗?你的惰性再不改,一辈子也不会出人头地。」
《国语辞典》:治得病,治不得命  拼音:zhì de bìng,zhì bù de mìng
(谚语)命里注定要死的,怎么治也治不好。《红楼梦》第一一回:「任凭是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
《国语辞典》: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拼音:bài jūn zhī jiàng,bù kě yán yǒng
(谚语)战败的将领,没有资格谈勇敢。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可言智。」明。史可法〈遗书一〉:「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国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实有馀恨。」明。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一一:「若夫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志高数奇,昔贤所悲。」
《国语辞典》:不图打点,只图混水(不图打点,只图混水)  拼音:bù tú dǎ dian,zhǐ tú hùn shuǐ
(谚语)比喻目的在彼,不在于此。《金瓶梅》第四五回:「进钱粮之时,香里头多上些木头,蜡里头多搀些桕油,那里查帐去!不图打点,只图混水。」
《国语辞典》:大难不死,必有厚禄(大难不死,必有厚禄)  拼音: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谚语)比喻历经大灾难而不死的人,日后必能享大福。《精忠岳传》第二回:「他怀中抱著个孩子,漂流不死。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厚禄。』况兼这些鹰鸟护佑著。」也作「大难不死,必有厚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国语辞典》:当著矮人,别说短话(当著矮人,别说短话)  拼音:dāng zhe ǎi rén,bié shuō duǎn huà
(谚语)不要当面揭人短处或暗讽。《红楼梦》第四六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著牵三挂四的。俗语说,当著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
《国语辞典》: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拼音: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
(谚语)比喻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汉。张纮〈临困授子靖留笺〉:「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
分类:谚语容易
《国语辞典》: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  拼音:cāng ying bù bào méi fèng de jī dàn
(谚语)比喻事生有因,唯有自己先做错,别人才会来欺侮。《红楼梦》第六一回:「又道是『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也作「苍蝇不钻没缝的蛋」。
《国语辞典》:巢居知风,穴居知雨(巢居知风,穴居知雨)  拼音:cháo jū zhī fēng,xuè jū zhī yǔ
(谚语)住在树上的人,看见树叶颤动就知道将要刮风;住在洞穴的人,看见穴壁潮湿就知道水气深重,即将下雨。指凡事都有预兆,观察日常事物,就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如:「俗语说的好:『巢居知风,穴居知雨』,根据公司最近人事调动的情况,我看恐怕有大事要发生了。」
《国语辞典》: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拼音:chéng zhě wéi wáng,bài zhě wéi kòu
(谚语)成功就为君王,失败则为贼寇。形容以成败论人,而不计其过程、为人等。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要是当年黄巢夺得天下,如今历史可就有不同的评价了。」
《国语辞典》: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  拼音:chǒu xí fù zǒng děi yào jiàn gōng pó
(谚语)比喻事情无法永远逃避或隐瞒,终究是要去面对解决的。《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国语辞典》: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从小看大,三岁看老)  拼音:cóng xiǎo kàn dà,sān suì kàn lǎo
(谚语)比喻从小时的言行,可看出长大成人后的性格或作为。如:「别看他年纪小!『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将来想必是做大事业的人。」
《国语辞典》: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拼音:tiān xià wú bù sàn de yán xí
(谚语)比喻世事无常,有聚必有散,分离是不可避免的。《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古人云:『天下无不散的筵席。』……陈大郎思想蹉跎了多时生意,要得还乡。」也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