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朝谒(朝謁)
(1).谓参见尊者。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之母师:“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 ,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后汉书·法雄传:“明年, 伯路 復与 平原 刘文河 等三百餘人称使者,攻 厌次 城,杀长吏,转入 高唐 ,烧官寺,出繫囚,渠帅皆称将军,共朝謁 伯路 。” 杨尚武 《追匪记》:“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饿死的人留下的:也许是生意人,也许是往 拉萨 朝谒的 藏 民。”
(2).入朝觐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 光武 封 苏马諟 为 汉廉斯邑君 ,使属 乐浪郡 ,四时朝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赵参政 自 延安 还,因事被劾於尚书省,久不许见。时公( 武惠 )已復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许朝謁,士论叹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按 奉天 等三殿并 奉天门 灾,在 嘉靖 三十六年四月。时上迫欲先成门工,以便朝謁。”
《國語辭典》:谒者(謁者)  拼音:yè zhě
1.通报与接待宾客的近侍。《韩非子。说林》:「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
2.职官名。秦始置,替国君掌传达事宜。汉沿之,掌宾赞受事。唐时改称为通事舍人。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3.星官名,属太微垣。《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谒者,主赞宾客也。」
《漢語大詞典》:私谒(私謁)
因私事而干谒请托。诗·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毛 传:“謁,请也。”史记·张丞相列传:“ 嘉 ( 申屠嘉 )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謁。” 晋 潘岳 《九品仪》:“庶公道大行,而私謁息矣。”亦谓私下造访。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禁抑宗藩:“上习知其弊,即位后,禁抑宗藩,不许交通外吏,除岁时朝见外,不许私謁邸第。”
《國語辭典》:请谒(請謁)  拼音:qǐng yè
1.请求谒见。《左传。隐公十一年》:「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
2.对人有所干求。《管子。八观》:「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
《國語辭典》:谒告(謁告)  拼音:yè gào
告假。《宋史。卷四二一。常楙传》:「与庙堂议事不合,以疾谒告。」
分類:请假
《國語辭典》:上谒(上謁)  拼音:shàng yè
递上名片,请求晋见。《史记。卷七○。张仪传》:「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汉书。卷三二。张耳陈馀传》:「陈涉起蕲至陈,耳、馀上谒涉。」
《國語辭典》:干谒(干謁)  拼音:gān yè
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旧唐书。卷一七一。裴潾传》:「臣伏以为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无求于代,……岂肯干谒公卿,自鬻其术?」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
分類:干谒请见
《國語辭典》:伏谒(伏謁)  拼音:fú yè
俯伏晋谒。《汉书。卷三二。张耳陈馀传》:「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
《國語辭典》:拜谒(拜謁)  拼音:bài yè
拜见。《史记。卷一○。孝文本纪》:「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如此,我就到府拜谒夫人,好将心事细说。」
《漢語大詞典》:典谒(典謁)
(1).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
(2).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刘鲁风 , 江西 投謁所知,颇为典謁所沮。” 清 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到门不復烦典謁,直入吓煞双鬟鸦。”
《國語辭典》:谒见(謁見)  拼音:yè jiàn
通名刺进见。多对尊长而言。《后汉书。卷四四。张禹传》:「况为郡吏,谒见光武。」《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玄德亲自谒见,请问其故。」
《國語辭典》:女谒(女謁)  拼音:nǚ yè
宫中得势嫔妃的进言。《汉书。卷七五。李寻传》:「日初出时,阴云邪气起者,法为牵于女谒,有所畏难。」
《漢語大詞典》:妇谒(婦謁)
谓通过宫廷宠信的女子干求请托。荀子·大略:“ 汤 旱而祷曰:‘……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杨倞 注:“謁,谓也。妇謁盛,谓妇言是用也。”《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 汉 何休 注:“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荣与?妇謁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
《國語辭典》:进谒(進謁)  拼音:jìn yè
下级谒见上级、晚辈拜见长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进谒嘉谋,退守名都。」《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因返舍走走,在这里路过,闻知大名,特来进谒。」也作「进见」。
《漢語大詞典》:谒庙(謁廟)
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称“謁庙”。后汉书·舆服志下:“皇后謁庙服,紺上皁下。”宋史·礼志十一:“自 汉文帝 以来,皆即位而謁庙。”参见“ 告庙 ”。
《國語辭典》:告庙(告廟)  拼音:gào miào
古代自天子至诸侯,凡即位、出征、出猎等事,必禀告于祖庙。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即告庙之日,紫盖如云。」
《漢語大詞典》:祗谒(祗謁)
恭敬地进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 高宗 祗謁先圣,止輦 大成殿 门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即席有歌姬数辈,俱来祗謁。”清史稿·高宗纪五:“辛亥,上謁 东陵 。以祗謁两陵,并巡幸 山东 ,免经过州县本年额赋十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