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密谟(密謨)
秘密谋划。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忠规密謨,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
《漢語大詞典》:英算
英明的谋划。宋书·王镇恶檀韶等传论:“及其灵威薄震,重关莫守,故知英算所苞,先胜而后战也。”魏书·程骏传:“伏惟陛下、太皇太后英算神规,弥纶百胜之外。”
分類:英明谋划
《漢語大詞典》:议谋(議謀)
论议谋划。 唐 李德裕 《宾客论》:“则知 平津 之宾客,不及天子之近臣,明矣。虽有宾客,何益於议谋哉!” 宋 曾巩 《鹅湖院佛殿记》:“自西方用兵,天子宰相与士大夫劳於议谋,材武之士劳於力,农工商之民劳於赋敛。”
《國語辭典》:智算  拼音:zhì suàn
智巧计谋。《汉书。卷四九。晁错传》「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句下唐。颜师古。注:「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若囊橐之盛物也。」
分類:谋划计谋
《漢語大詞典》:平画(平畫)
(1).评议谋划。《商君书·更法》:“ 孝公 平画, 公孙鞅 甘龙 杜挚 三大夫御於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2).壁画。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杂画:“ 冯清 , 陕郡 閿乡 人,善画橐駞,兼工平画。 景灵宫 北廊墙壁道经变相,乃 清 之笔。”
《漢語大詞典》:审谋(審謀)
周密谋划。管子·幼官:“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志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
分類:密谋谋划
《漢語大詞典》:创谋(創謀)
(1).首先谋划。《后汉书·袁绍传》:“臣父兄亲从,并当大位,不惮一室之祸,苟惟寧国之义,故遂解节出奔,创谋 河 外。”
(2).主谋。南史·檀道济传:“上将诛 徐羡之 等,召 道济 欲使西讨。 王华 曰:‘不可。’上曰:‘ 道济 从人者也,曩非创谋,抚而使之,必将无虑。’”
《漢語大詞典》:策驭(策馭)
谋划掌握。 刘揆一 《黄兴传记》:“ 孙总理 与公早命南方各省预备举兵讨 袁 ,公且拟亲至 南京 ,居中策驭。”
分類:谋划掌握
《漢語大詞典》:豫事
(1).参与谋事。豫,通“ 与 ”。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 莽 闻之曰:‘ 雄 素不豫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
(2).谓对事情的成败预先有所谋划。 清 张惠言 《与左仲甫书》:“识足以察之,权足以致之,是之谓豫事。”
《漢語大詞典》:策选(策選)
(1).谋划选取。鬼谷子·权:“权者,策选进谋以求信名,故曰权而于信。”
(2).经策试而中选。 宋 沈遘 《敕赐进士及第朱长文可试秘校守许州司户参军》:“惟尔早成,既登策选,復归于家,益修不迨。”
《國語辭典》:筹划(籌劃)  拼音:chóu huà
谋划。《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艾筹划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望先生悉心为朕筹划,不必有所隐讳。」
《漢語大詞典》:宿谋(宿謀)
(1).预先设好的计策。三国志·魏志·陈泰传:“ 维 始谓官救兵当须众集乃发,而卒闻已至,谓有奇变宿谋,上下震惧。”
(2).预先谋划。《旧唐书·王廷凑传》:“如闻 范阳 肇乱,出自一时,事非宿谋,迹亦可验。”
《漢語大詞典》:内谋(内謀)
(1).内心思虑、谋划。国语·晋语三:“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2).谓参与机要,谋划政事。史记·蒙恬列传:“ 恬 任外事而 毅 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3).暗中谋划。后汉书·荀爽传:“ 爽 见 董卓 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 王允 及 卓 长史 何顒 等为内谋。”
《漢語大詞典》:宿虑(宿慮)
预先思考、谋划。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僕因 法孝直 自衒鬻, 庞统 斟酌其间,遂得诣公於 葭萌 ,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 益州 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
《漢語大詞典》:远筹(遠籌)
(1).长远的谋略。晋书·宣帝纪:“昔 箕子 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餘万,非经国远筹也。”
(2).指长远谋划。 唐 韦应物 《睢阳感怀》诗:“坚壁 梁 宋 间,远筹 吴 楚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