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调度(調度)  拼音:diào dù
安排配置。如:「调度有方」。《花月痕》第一四回:「走进垂花门,见堂中正乱腾腾的摆设,谡如却坐在炕上调度。」
《国语辞典》:调度场(调度场)  拼音:diào dù cháng
铁公路及客货运公司安排路线,派发车辆的场所。如:「由于阳明山花季来到,台北市公车处从各地调度场抽调班车,以纾解拥挤的交通。」
《国语辞典》:调度室(调度室)  拼音:diào dù shì
指挥安排车辆的场所。如:「长官莅临调度室,实地了解当局疏解乘车人潮的情形。」
《國語辭典》:节度(節度)  拼音:jié dù
1.节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法度。《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热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3.指挥、调度。《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
4.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
5.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处分(處分)  拼音:chǔ fèn
1.处置。《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2.处罚、惩治。《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现今内里传出信来,务必要找寻尸首。若是寻不著,将来不知是个怎么样的处分。」《红楼梦》第一○○回:「家人奉命,赶到京中回明了王夫人,便在吏部打听得贾政并无处分。」
3.吩咐。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诗:「沧海西头旧丞相,停杯处分不须吹。」
《國語辭典》:调发(調發)  拼音:diào fā
徵调、调度。《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光化二年正月,刘仁恭调发幽州、沧州等十二州兵马攻贝州。城中千馀户,尽为仁恭屠杀。」
《國語辭典》:拊循  拼音:fǔ xún
慰抚。《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传》:「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國語辭典》:呼应(呼應)  拼音:hū yìng
1.一呼一应,互通消息。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一。护国大将军》:「千百为群,更相呼应,共啄蝗。」
2.文章首尾互相照应。如:「词意贯串,前后呼应。」
《國語辭典》:提调(提調)  拼音:tí diào
1.管理调度。《水浒传》第一六回:「这也容易,我叫他三个都听你提调便了。」
2.管理机构内一切杂务的官员。
3.负责指挥调度的人。如:「总提调」。
《國語辭典》:支调(支調)  拼音:zhī diào
敷衍、打发。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他既然支调咱家回去,早气出我个四句来了。」《金瓶梅》第四○回:「随你催讨终朝,只拿口儿支调。」
《漢語大詞典》:使指
(1).使用手指。比喻天子、朝廷的指挥调度。语出 汉 贾谊 《治安策》:“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宋 王安石 《酬冲卿见别》诗:“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
(2).谓天子、朝廷的意旨命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欲諫,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 蜀 父老为辞,而己詰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宋 苏辙 《张士澄通判定州告词》:“尔昔以才敏,尝奉使指,兹予命尔佐 中山 守。”
《漢語大詞典》:行府
(1).在京师外设置的调度军务的机构。 宋 李纲 《与赵相公书》:“谨遣本司干办公事官 罗荐可 ,具歷恳款,告於行府,伏望钧慈,特与定议。”宋史·高宗纪五:“戊午,命 杨沂中 以兵万人,听都督行府调遣。”
(2).指本宅之外另建的府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馀姚二城:“ 世宗 重太傅,先於 餘姚 建相国里第,为别筑一城居之,復於郡治 山阴 地,更造行府。”
《國語辭典》:臃肿(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疮。《战国策。韩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
2.形容笨重、肥胖、不灵巧。南朝梁。何逊〈夜梦故人〉诗:「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唇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须。」也作「拥肿」。
《漢語大詞典》:制节(制節)
(1).制度适宜。管子·霸言:“小国得之也以制节,其失之也以离强。” 尹知章 注:“制度合节,故得。”
(2).节俭克制。孝经·诸侯:“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唐玄宗 注:“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3).调度管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纲》:“其将帅正长皆素具,故平居恩威足以相服,行阵制节足以相使,若身运臂,臂使指,无不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