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评点(評點)
(1).评论圈点。古人读书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上一点体会、感受,对精美的句子加圈点,称为评点。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还珠吟:“乡先生 杨復初 见而题其后云:义正词工,使 张籍 见之,亦当心服。又为序其编首,而百篇皆加评点。”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叙》:“ 宋 、 元 、 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评点大概创始于 南宋 时代,为的是给应考的士子揣摩;这种选本一向认为陋书,这种评点也一向认为陋见。”
(2).评论比量。 清 朱焘 《北窗呓语》:“《水滸》一书,有天罡地煞之目,后人仿之以评点人物。”
《漢語大詞典》:书颠(書顛)
(1).指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 旭 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当时呼为 张颠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张 既号书颠, 吴 宜为画圣。”
(2).谓读书入迷,忘形似颠。 宋 陆游 《寒夜读书》诗之二:“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國語辭典》:书生气(書生氣)  拼音:shū shēng qì
1.书卷气。如:「多年不见,张大哥仍然如往昔般,散发著温柔敦厚的书生气。」
2.大陆地区指知识分子只顾读书,不关心现实、政治的习气。
《漢語大詞典》:流麦(流麥)
后汉书·逸民传·高凤:“﹝ 高凤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於庭,令 凤 护鷄。时天暴雨,而 凤 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 凤 方悟之。”后用为专心读书、不及暇顾的典实。艺文类聚卷二三引 南朝 梁元帝 《与学生书》:“ 汉 人流麦, 晋 人聚萤。” 唐 韦应物 《假中对雨呈县中僚友》诗:“流麦非关忘,收书独不能。”
《漢語大詞典》:资德(資德)
(1).涵育德性。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以五常藴智,六气资德,乘天则策马秉灵,降神则牵、狼应象。”
(2). 明 代官职名。为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明史·职官志二:“﹝东宫官属﹞又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漢語大詞典》:老学庵(老學菴)
宋 陆游 的书斋名。 陆游 《老学庵》诗:“穷冬短景苦悤忙, 老学菴 中日自长。”自注:“予取 师旷 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菴。”后亦借指读书养静之所。 清 赵翼 《哭洪稚存编修》诗:“赐环归后脱征衫,十笏新营 老学菴 。”
分類:读书养静
《漢語大詞典》:椠人(槧人)
(1).谓读书而有见识之人。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萧 曹 ?曰:‘ 萧 也规, 曹 也随。’ 滕 、 灌 、 樊 、 酈 ?曰:‘侠介。’ 叔孙通 ?曰:‘槧人也。’” 李轨 注:“见事敏疾。”参阅 汪荣宝 义疏。
(2).刻字匠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余评 李白 诗如张乐於 洞庭 之野,无首无尾,不主常故,非墨工槧人所可拟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经史百家简编:“写官之不事事不足怪,校者何亦不一涉目,即付槧人登板?”
《漢語大詞典》:恩荫(恩蔭,恩廕)
(1).庇佑。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非日非月,苍生仰其照临;如云如雨,天下蒙其恩荫。”
(2).谓遇朝廷庆典,官员子孙承恩入国子监读书并入仕。此制始于 宋 初,是 汉 唐 门荫法的扩充。 清 制,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得送一子进监,期满录用。文献通考·选举七:“ 仁宗 庆历 中大减恩廕制入仕之路。”明史·杨涟传:“ 涟 遂抗疏劾 忠贤 ,列其二十四大罪……滥袭恩廕,褻越朝常,大罪十三。”清史稿·选举志五:“恩廕:凡 满 汉 子弟奉敕送监读书,恩詔分别内外文武品级,廕入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曾逢 天启 乾恩荫,又见 弘光 嗣 厂公 。”
《國語辭典》:赌书(賭書)  拼音:dǔ shū
比赛书法。《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高帝素善书,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曰:『谁为第一?』对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漢語大詞典》:赌茗(賭茗)
赌茶。约定某种比赛条件,以胜负决定饮茶的先后。典本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 归来堂 ,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三折:“若能勾蔦萝松栢相缘缀,有心待繙书赌茗,举案齐眉。” 清 吴人 《三妇评〈牡丹亭〉杂记》:“不觉大醉,自晡时卧至次日,日射幔钩犹未醒。鬭花赌茗,夫子尝举此为笑噱。”
《国语辞典》:就读(就读)  拼音:jiù dú
就学读书。如:「你在那一所大学就读?」
《國語辭典》:序目  拼音:xù mù
1.目次、目录。
2.序言和目录。
《漢語大詞典》:隐学(隱學)
(1).隐居读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逄萌 ﹞在 不其山 隐学, 明帝 安车徵 萌 ,以佯狂免。”
(2).隐居的学者。晋书·隐逸传·任旭:“於时司空 王导 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 旭 与 会稽 虞喜 俱以隐学被召。”
(3).冷僻之学。新唐书·选举志下:“大率十人竞一官,餘多委积不可遣,有司患之,谋为黜落之计,以僻书隐学为判目,无復求人之意。”
《國語辭典》:坐监(坐監)  拼音:zuò jiān
坐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等他坐坐监,也就性急不得出来,省得许多碍眼。」《文明小史》第二六回:「真个上头捉起人来,那时连你带上一笔,跟著他们去坐监,才不得了哩!」
分類:坐牢
《漢語大詞典》:黉塾(黌塾)
学校。 沈惟贤 《〈万国演义〉序》:“即黌塾之师,用以发明事理,啟牖来学,亦於是乎汲汲焉。”引申为在校读书、学习。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彼夫缀学之子,黌塾之暇,其手《红楼》而口《水滸》,终不可禁。”
《國語辭典》:下酒物  拼音:xià jiǔ wù
佐酒的食物。唐。张鷟《游仙窟》:「少时,桂心将下酒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