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花雨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贯休 《春山行》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宋 向子諲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词:“更冥冥,一帘花雨。” 元 张雨 《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昬。”
(2).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花雨散诸天,慈云广荫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纷飞。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诗序:“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2).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花雨散诸天,慈云广荫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纷飞。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诗序:“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漢語大詞典》:雨花
(1).雨中的花。 唐 李绅 《真娘墓》诗:“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雨花烟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二:“雨花风叶总堪怜,海燕江鸥各渺然。”
(2).雨水飘散时的小水花。 唐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诗:“风竹自吟遥入罄,雨花随泪共霑巾。” 元 乃贤 《卖盐妇》诗:“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沫倒捲,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雪》:“ 杨维楨 《雪》诗:龙喷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鳌 注:“《续高僧传》: 法云 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 胜光寺 道宗 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 宋 林逋 《送昱师赴请姑苏》诗:“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明 高启 《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道场馣馤雨花天, 长水 宗风在目前。”参阅《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六:“抖擞征衫趂马蹄,临行渍酒 雨花 西。”
(2).雨水飘散时的小水花。 唐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诗:“风竹自吟遥入罄,雨花随泪共霑巾。” 元 乃贤 《卖盐妇》诗:“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沫倒捲,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雪》:“ 杨维楨 《雪》诗:龙喷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鳌 注:“《续高僧传》: 法云 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 胜光寺 道宗 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 宋 林逋 《送昱师赴请姑苏》诗:“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明 高启 《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道场馣馤雨花天, 长水 宗风在目前。”参阅《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六:“抖擞征衫趂马蹄,临行渍酒 雨花 西。”
《漢語大詞典》:梵王
指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亦泛指此界诸天之王。 南朝 梁 刘勰 《剡县石城寺弥勒石像碑》:“梵王四鹤,徘徊而不去;帝释千马,躑躅而忘归。” 唐 李绅 《杭州天竺灵隐二寺诗》之二:“波动只观罗刹相,静居难识梵王心。”《法苑珠林》卷四三:“帝释在前,梵王在后,佛放常光,照耀天地。”
《漢語大詞典》:天龙(天龍)
《漢語大詞典》:八部
(1).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2). 南匈奴 的八部。《后汉书·南匈奴传》:“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以其大父尝依 汉 得安,故欲袭其号。”
(3).指 契丹 的八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 ,后分为八部,其一曰 但皆利部 ,二曰 乙室活部 ,三曰 实活部 ,四曰 纳尾部 ,五曰 频没部 ,六曰 内会鸡部 ,七曰 集解部 ,八曰 奚嗢部 。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2). 南匈奴 的八部。《后汉书·南匈奴传》:“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以其大父尝依 汉 得安,故欲袭其号。”
(3).指 契丹 的八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 ,后分为八部,其一曰 但皆利部 ,二曰 乙室活部 ,三曰 实活部 ,四曰 纳尾部 ,五曰 频没部 ,六曰 内会鸡部 ,七曰 集解部 ,八曰 奚嗢部 。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