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好问(好問)  拼音:hào wèn
勤于向别人请教。《书经。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分類:请教
《漢語大詞典》:问知(問知)
向有知识的人请教。韩非子·解老:“众人不肯问知听能,而圣人强以其祸败适之,则怨。”
《国语辞典》:延师(延师)  拼音:yán shī
聘请教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刘元普延师训诲,以待成人。」《红楼梦》第七回:「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讲及再延师一事。」
《漢語大詞典》:延问(延問)
请教询问。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天子﹞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道士 苏澄隐 迎鑾驾,霜简星冠,年九十许,气貌翘竦,上因延问甚久。”
分類:请教询问
《國語辭典》:请业(請業)  拼音:qǐng yè
请教有关课业的问题。《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南朝陈。沈不害〈上文帝书请立国学〉:「专经请业,奠爵前师。」
《漢語大詞典》:问经(問經)
指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汉书·儒林传·王式:“ 山阳 张长安 幼君 先事 式 ,后 东平 唐长宾 、 沛 褚少孙 亦来事 式 ,问经数篇。”宋史·儒林传一·孙奭:“幼与诸生师里中 王彻 , 彻 死,有从 奭 问经者, 奭 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
《國語辭典》:参请(參請)  拼音:cān qǐng
参学请益。《景德传灯录。卷二六。秀州罗汉愿昭禅师》:「时常说法,时时度人,不妨诸上座参请。」
《漢語大詞典》:行问(行問)
(1).且行且问。汉书·张释之传:“﹝上﹞就车,召 释之 驂乘,徐行,行问 释之 秦 之敝。” 颜师古 注:“行问,且行且问也。”
(2).动问,请教。 汉 王充 论衡·知实:“ 孔子 知五经,门人从之学,当復行问,以为人法,何故专口授弟子乎?”
《國語辭典》:领教(領教)  拼音:lǐng jiào
1.接受别人的指导。也用于接受教益的谦词。《老残游记》第六回:「弟有极难处置之事,要得领教,还望不弃才好。」《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况太保公屡主礼闱,翰苑门生不知多少,何取晚生这一个野人?这就不敢领教了。」
2.领受,体验。如:「他那种火爆脾气,谁敢领教。」《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至于外省那般作幕的,真真叫做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
《國語辭典》:咨请(咨請)  拼音:zī qǐng
1.公文用语。平行单位间互相商请意见。
2.法条用语。例如总统根据《宪法》第69条咨请立法院召开临时会。
《漢語大詞典》:咨参(諮參)
请教并商讨。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僧肇:“不幸 什公 去世,諮参无所,以为永恨。”
分類:请教商讨
《漢語大詞典》:询纳(詢納)
谓向人请教并采纳其意见。 汉 崔駰 《车右铭》:“询纳耆老,于我是匡。”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上垂询纳之弘,下有匡救之责。”梁书·夏侯详传:“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羣言。”
《漢語大詞典》:资问(資問)
咨询,请教。资,通“ 咨 ”。《朱子全书》卷一:“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抄记,以时省閲,俟归日逐一理会,切不可含糊护短,耻於资问。” 明 周履靖 《锦笺记·争馆》:“貌若年均,友谊相资问。”
分類:咨询请教
《漢語大詞典》:咨受(諮受)
请教、承受。百喻经·与儿期早行喻:“不求名师諮受道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鸠摩罗什:“其冬,诵《阿毗曇》,於《十门》《脩智》诸品,无所諮受,而备达其妙。”
分類:请教承受
《漢語大詞典》:款叩
(1).诚心请教。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 太史公 《天官书》者,譬世六经,视他天文犹百家耳。款叩 中美 , 中美 曰:‘他占类不足道,独 大观 四年彗星逆行,从阁道入紫宫,再归帝座,此可畏者。’”
(2).叩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 胡氏 ﹞时出游,輒昏夜始归;扃闭儼然,不闻款叩,而已在室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