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高声朗诵(高声朗诵)  拼音:gāo shēng lǎng sòng
大声清朗的诵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在场里做完七篇文章,高声朗诵。」
《国语辞典》:高凤流麦(高凤流麦)  拼音:gāo fèng liú mò
后汉高凤专心诵读,昼夜不停。其妻曾叮咛他看管鸡群,勿使啄食曝晒在庭院的麦子。高凤拿著竿子专心念诵经书,而不知忽下暴雨,大水冲走了麦子。事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高凤传》。后形容读书专心,或嘲谑书痴。
《国语辞典》:祭吊文(祭吊文)  拼音:jì diào wén
祭奠死者所诵读的文辞。分散文及韵文两种。
《国语辞典》:触目成诵(触目成诵)  拼音:chù mù chéng sòng
看过一遍即能诵读出来。形容记忆力很强。《陈书。卷三四。文学传。陆琰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也作「目即成诵」、「过目成诵」。
《漢語大詞典》:咯嗒
(1).象声词。鸡叫声。 靳惠新 张斌 《李二嫂改嫁》第三场:“你为啥这么不正经,引的那公鸡乱咯嗒。”
(2).形容反复诵读。《中国谚语资料》:“书要咯嗒,拳要踢蹋。”
《國語辭典》:百读不厌(百讀不厭)  拼音:bǎi dú bù yàn
语本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形容文章写得好,百看不烦,耐人寻味。如:「《红楼梦》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古典小说。」
《漢語大詞典》:粗诵(麤誦)
粗略诵读。 汉 徐干 中论·考伪:“多识流俗之故,麤诵诗书之文,託之乎博文。”
分類:粗略诵读
《國語辭典》:日诵五车(日誦五車)  拼音:rì sòng wǔ jū
古时书籍以竹木编成,搬动时须用车载运。五车,形容书很多。比喻一天读许多书籍。宋。朱熹 答陈师德:「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漢語大詞典》:五车书(五車書)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沈鲸《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國語辭典》:朗朗上口  拼音:lǎng lǎng shàng kǒu
朗,声音响亮。「朗朗上口」指诵读熟练,能顺口念出来。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浅显易懂,当时的老人或小孩大多能朗朗上口。」
《國語辭典》:家传户诵(家傳戶誦)  拼音:jiā chuán hù sòng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形容诗文极佳,广受欢迎。《聊斋志异。卷五。郭生》:「时叶、缪诸公稿,风雅艳丽,家传而户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