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可谓(可謂)  拼音:kě wèi
可以说是。《论语。学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矇振聩。」
《國語辭典》:未免  拼音:wèi miǎn
1.未必没有,表必然的语气。《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老哥连他都当做小人,所以我说未免过分了。」《文明小史》第四○回:「说那里话?未免太把内人轻看了。」
2.免不得。《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那时分又是秋来天气,黄巢愁闷中未免题了一首诗。」
《國語辭典》:黄帝(黃帝)  拼音:huáng dì
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也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黄帝与其战于涿鹿,擒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國語辭典》:华胥(華胥)  拼音:huá xū
1.古代神话中无为而治的理想国家。见《列子。黄帝》。
2.比喻梦境。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想著那锦堂欢似,枕华胥。荡悠悠彩云飞散无寻处。」
《漢語大詞典》:谓为(謂爲)
说是,以为。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 商陵君 谓为豢龙来,矢螘以邀之。”
分類:说是
《國語辭典》:虎贲(虎賁)  拼音:hǔ bēn
1.勇士。《书经。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受战于牧野。」
2.星官名,仅由一颗星组成,属太微垣,在西方为狮子座72号星。《宋史。卷四九。天文志二》:「虎贲一星,在下台星南,一曰在太微西蕃北,下台南,静室旄头之骑官也。」
3.职官名。周礼夏官有虎贲氏,掌王出入护卫,汉置期门郎,至平帝更名虎贲郎,置虎贲中郎将、虎贲郎等主宿卫之事,历代沿袭,至唐始废。《周礼。夏官司马。虎贲氏》:「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谓言(謂言)
以为,说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唐 元稹 《青云驿》:“谓言青云驛,绣户芙容闺。” 宋 宋庠 《左散骑常侍东海徐公》诗:“谓言知尔晚,何此忠义激!”
分類:说是
《漢語大詞典》:黔娄(黔婁)
人名。据 汉 刘向 《列女传·鲁黔娄妻》载, 黔娄 为 春秋 鲁 人。《汉书·艺文志》、 晋 皇甫謐 《高士传·黔娄先生》则说是 齐 人。隐士,不肯出仕,家贫,死时衾不蔽体。 晋 陶潜 《咏贫士》之四;“安贫守贱者,自古有 黔娄 。”后作为贫士的代称。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 谢公 最小偏怜女,自嫁 黔娄 百事乖。”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由来炊火絶,穷死一 黔娄 。” 郁达夫 《志亡儿耀春之殇》诗之二:“两年掌上晨昏舞,慰我 黔娄 一段贫。”
分類:说是
《國語辭典》:凯风(凱風)  拼音:kǎi fēng
1.从南向北吹的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楚辞。屈原。远游》:「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也称为「南风」、「薰风」。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凯风,美孝子也。」首章二句为:「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漢語大詞典》:神羊
獬豸的别称。传说是一种能以其独角辨别邪佞的神兽。亦指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楚王 尝获之,故以为冠。”晋书·舆服志:“或谓獬豸神羊,能触邪佞。” 唐 权德舆 《祭故薛殿中文》:“今则繆盩,天心茫茫,追维明灵,夙播馨芳,解巾秘府,累冠神羊。” 宋 梅尧臣 《孙屯田召为御史》诗:“轻轩辞瑞翟,危弁学神羊。”
《漢語大詞典》:正初
古代“历数”有所谓“百刻”法,众说不同。其一说是:把一日(十二时)定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百刻是六千分),这样,每个时辰为五百分,即八刻零二十分。这二十分平均分为两个微刻,前一个称“初初”,后一个称“正初”。参阅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类
《国语辞典》:步虚声(步虚声)  拼音:bù xū shēng
一种道士诵经礼赞的腔调。传说是因模拟神仙的诵经声而来。《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國語辭典》:就是  拼音:jiù shì
1.表示确定语气的词。如:「这位就是新来的总经理。」《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天老,这要娶他的人,就是我丈人抱养这个小孩子。」
2.用于句末,表示诉求或应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大郎道:『这个却不知道,叫他出来就是。』」《红楼梦》第四六回:「有什么不称心之处,只管说与我,我包管你遂心如意就是了。」
3.表示同意。如:「就是,就是,你真是一语中的!」《金瓶梅》第二四回:「惠莲道:『贼囚根子!六月债儿热还得快,就是,甚么打紧?教你彫佛眼儿!便当你不扫,丢著,另教个小厮扫。他问我,只说得一声。』」
4.连词:(1)表示假设。下半句常用「也」字相呼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为了父亲,就是杀身,也说不得,何惜其他!」《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就是如此,也只好慢慢劝他。」(2)表示转折,犹言不过、只是。如:「这孩子真不错,就是内向了一点。」《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泰安的轿子像个圈椅一样,就是没有四条腿。」
《國語辭典》:营窟(營窟)  拼音:yíng kū
1.累土穴居的洞窟。《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2.比喻经营藏身避难之所。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处己将营窟,论心若合符。」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