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声韵学(聲韻學)  拼音:shēng yùn xué
研究古今字音的结构及变迁的学问。此学始于齐、梁,其后大别为古韵之学、等韵之学、广韵之学三种。也称为「音韵学」。
《國語辭典》:如雷灌耳  拼音:rú léi guàn ěr
比喻人名气很大,众所共闻。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幸遇尊颜,实乃小官万幸也。」《儒林外史》第一○回:「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无缘,不曾拜识。」也作「如雷贯耳」。
《漢語大詞典》:塞思黑
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 ,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 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 。”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 阿其那 ’与‘ 塞思黑 ’,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 《“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國語辭典》:舌根音  拼音:shé gēn yīn
舌面后部上升与软颚接触而发出的声音。如注音符号中的ㄍ、ㄎ、ㄏ。也称为「舌面后音」。
《國語辭典》:舌面前音  拼音:shé miàn qián yīn
气流受舌面前与硬颚的阻碍,所发出的辅音。如注音符号中的ㄐ、ㄑ、ㄒ。参见「舌面音」条。
《國語辭典》:三十六字母  拼音:sān shí liù zì mǔ
一套代表唐、宋间汉语声母系统的符号。是由唐末僧人守温所创的三十个字母演变而来。其组织观念参考印度梵语字母的排列。三十六种不同之声母,各以实字充之,如重唇音为帮滂并明,轻唇音为非敷奉微,舌头音为端透定泥,舌上音为知澈澄娘,齿头音为精清从心邪,正齿音为照穿床审禅,牙音为见溪群疑,喉音为影晓匣喻,半舌半齿音为来日。
《漢語大詞典》:沙弥尼(沙彌尼)
梵语音译的略称。初出家的女佛教徒。《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漢語大詞典》:胯子
犹侉子。指口音与本地语音不同的人。本为不礼貌的称呼,有时亦含亲昵意,谓歌唱者音色与众不同,自成一派。 明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丹阳 蒋璋 ﹞善謌,城中唱口宗之,谓 蒋 派,又呼之为 蒋胯 子。”
《漢語大詞典》:迦梨迦
亦作“ 迦梨郊 ”。
(1).梵语音译。衣名。
(2).梵语的音译。民族名。亦为龙名。翻译名义集·八部:“迦梨迦……此云黑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佛得乳糜,往 尼连禪河 浴,浴竟,于河边噉糜,竟,掷鉢水中,逆流百步,鉢没河中,迦梨郊龙王接取,在宫供养。”按,《密迹金刚力士经》有 迦隣龙王 ,或即 伽梨郊 之异文。
《漢語大詞典》:迦旃邻提(迦旃隣提)
梵语音译。鸟名。据说此鸟身体柔软如细绵衣。正法念处经·观天品:“復有第一上妙之触,若身触之,犹如触於迦旃隣提。”原注:“迦旃隣提,海中鸟,触之大乐。有轮王出,此鸟则现。”亦作“ 迦真隣陀 ”。法苑珠林卷八:“迦真隣陀之鸟,生於海中,抱触之,身心猗适,胜过六欲。”
《國語辭典》:尖团音(尖團音)  拼音:jiān tuán yīn
尖音和团音。尖音指ㄧ、ㄩ前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声母ㄗ、ㄘ、ㄙ。团音则指ㄧ、ㄩ前的舌面前塞擦音、擦音声母ㄐ、ㄑ、ㄒ。有的汉语方言尖、团仍分,但国语均读团音。也称为「尖团」、「尖团字」。
《國語辭典》:介音  拼音:jiè yīn
介于声母与主要元音之间,带有辅音性倾向的高元音。如ㄐㄧㄚ(家)、ㄓㄨㄤ(庄)或ㄑㄩㄢ(圈)中的ㄧ、ㄨ、ㄩ皆是介音。也称为「韵头」、「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