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吴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八三
吴询,字圣求,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元丰时人。见《江苏金石记》卷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询,归安(今浙江湖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清光绪《归安县志》卷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府咸阳人,字仲谋。哲宗元祐三年以两浙提知越州,寻移福州。绍圣四年,受诏与巴宜专根括安西、金城膏腴地,以招置弓箭手。元符中为转运使。官至知施州。与黄庭坚唱和甚多,有诗集。
全宋文·卷二二一三
张询,字仲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祐四年登进士第。元丰中权发遣府界常平等事,历户部员外郎。元祐二年权发遣两浙路提刑,知越州、湖州。元祐八年,由权发遣湖州为河东路转运副使。绍熙四年,由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判官权陕西路都转运使,元符初权知熙州。见刘攽《两浙提刑张询知越州制》(《彭城集》卷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一、三四七、四○二、四八三、四八五、四九一、四九六,《吴郡志》卷二八,《嘉泰吴兴志》卷一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臧询(一○五一~一一一○),字公献,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世居梅溪镇。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黟县尉。历知桐庐县,汾州教授,知下邳县。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除太仆寺丞。崇宁元年(一一○二)迁鸿胪丞,坐事免。三年,复除管勾元丰库。四年,迁诸王府记室参军。大观四年冬,以疾请致仕,卒于京师,年六十。有文集十卷,已佚。事见《苕溪集》卷三○《臧记室行状》。
杨应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3—1115 【介绍】: 宋成都郫县人,字仲谋。真宗杨淑妃族孙。历知保定军、霸州,有惠政。徽宗崇宁三年,为河北沿边安抚使,知雄州,治兵积粟,契丹不敢犯。后以违诏贬秩,再迁洋州观察使,复为定州、真定、大名副都总管。卒谥康理。
晁仲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7—1115 【介绍】: 宋济州任城人,字刍民。性颖悟,为黄庭坚所器重。五试礼部不第,退归故里。平生好宾客,喜施予。仪表凝重,不妄言笑。
方询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南安军知军。
王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王询,大观间泾县(今安徽泾县)人。
李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元年(1111)任泰州知州。
董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二○
董询,徽宗时人,曾充滨州州学教授,官通仕郎。
陈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四年(1114)任国子司业。政和五年(1115)5月降三官。
桑景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元年(1126)任陕西路转运副使。
冯询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任庐州知州兼安抚使。建炎三年(1129)任虔州知州,管内安抚使。建炎四年(1130)管内安抚使。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六
释道询,出周氏,义城人也。世席丰富,财雄一乡。询幼孤,事祖母以孝闻,但性豪迈,喜驰逐猎较,日纵鹰犬,乡里多惮之。尝过故人家,见读方册者,直前取视,曰:“是岂汝所能知耶?”询气慑,终读之,乃智望禅师十二时歌也,读未竟,汗下沾巾,乃叹曰:“报应若斯,可奈何!”即谢归,放黜鹰犬,杜门饭脱粟,布衣芒屩,已萌出世念。家人以为狂,或加诃禁,而志益坚,竟投县之兴教寺,礼德安落发。旋进具戒,力持头陀行,德安以求学勉之。发志行脚,初参建隆因,入室叩请,颇领玄妙。复至龟山见慈禅师,闻静版有省,以颂投慈,深蒙印可。遂入舒州谒甘露卓,卓谓之曰:“法华言禅师为一时郢匠,盍往归之。”询忻然荷担,一见契合,淹留四稔,偶因小参,举“二祖觅心了不可得,马祖即心是佛”机缘,于是彻證传心之旨。太湖真乘虚席,郡委县令赍牒劝请,询固辞,令请益坚,询碎牃投地,峻拒之。令骇曰:“此罪也,奈法何?”众以询厉志纯一,本无慢心,祈令得不白州,听举自代,因得遁去。询以名迹为众指目,乃归义城距旧居数十里,得佳泉石处曰“冶山”,搆精舍号“定光庵”,将终老焉。乡里子弟执侍瓶锡,求度者五十馀人。建炎二年,大军渡淮,寻据天长,询处仓卒无挠色,太尉薛公异之,入白统军,迎置军中。及旋军至沂,询乃辞退。于泗水灵光山,卜筑自晦。阜昌六年,府帅刘益请主济南普照,犹守前誓,专使频来,势不获已,乃为一出,希踪百丈,恪尔清规。其于诲导,尤示慈航,学子仰之,奉为指南。殿宇圯毁者,改建完葺,侈不逾旧,俭而中礼,道力所摄,人自乐施。皇统元年,住灵岩妙空净如示寂。净如一号“方山老拙”,嗣法荐福英,出大宗师门下。居山数十载,示徒贵机用,唯棒喝可语言。其自题像赞云:“眉不脩疏头突兀,鼻磬垂兮颧无骨。长怜百丑兼且讷,慈禅慈禅不我拙。名兮邈兮水里月,咄!”道闻昭著,颇难其继。府帅都运谓一时尊宿,德行纯备,无如询者,命士夫僧正纲维诣寺礼请,询犹谦让,府帅再恳,久乃应命。以九月五日开堂演法,渐欲树立,具牃于府,谓:“供僧岁费,无虑三千万,拨赐田亩播种所得,时形不足,乞依旧例,原免科役,庶获饭僧福田,上报国恩。实久远利赖。”府可其请。明年春,至府求退,援引至理,词义切当,乃强留结制。因日为众普说,入室勤劬不替者弥月,众亦莫测,俄有野蜂集于寝堂,鸦鹊百数悲鸣上下,众咸怪之。夏六月二十三日粥罢,即令挝鼓集众,入座垂语,词旨哀切,异于曩日。翌明示疾,右胁而化,暑气蒸蔚,停居六日,始从荼毗,而颜色不变,火馀得五色舍利百馀粒,瘗灵骨于当山后兴塔之右。阅岁五十七,坐夏三十二,有《示众广语》、《游方勘辩》、《颂古偈赞》诸篇。询先在淮甸,尝膺椹服之赐,及更名禅定,洎北来绝口不言,唯号“定光庵主”。询居心慈恤,待人以诚,动推恻隐,数于道路解衣以遗寒者,噤冻而归。又好储良药,拯救患难,见有疾苦如出诸己,于是感怀恩谊。与参问要法者,所至交口称誉,出于自然,闻者欢喜,愿居门下。可谓道重一时,名高四远者矣。窣堵既成,弟子智月裒其行实,乞濮阳李鲁为之铭,立石山阿,昭垂来许。
熊询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二三
熊询,高宗时人。建炎二年为全州灌阳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