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毗卢遮那(毗卢遮那)  拼音:pí lú zhē nà
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但由于对译名了解的分歧,所以有不同的解释。华严宗和密宗同样认为,毗卢遮那和卢舍那只是音译全称和略称的差别。华严宗以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报身,而密宗以是法身。天台宗和法相宗则将毗卢遮那和卢舍那分开。天台宗以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的法身,卢舍那是报身;法相宗以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百性身,卢舍那是释迦牟尼的受用身。也译作「遍一切处」、「大日」、「卢舍那」、「光明遍照」、「遮那」。
《国语辞典》:管弦乐团(管弦乐团)  拼音:guǎn xián yuè tuán
orchestra中译名。字义源于古希腊剧场中合唱团所在的位置名称,后延伸为乐器合奏团,通常用于18世纪后的乐团,涵盖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击乐器等,以演奏管弦乐曲为主。一般乐团约介于40-70人间,50人以下的亦称chamber orchestra(室内管弦乐团);一些大型的管弦乐团也被称为交响乐团(symphonic orchestra)或爱乐乐团(philharmonic orchestra),两者称谓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国语辞典》:巴拉拉卡琴  拼音:bā lā lā kǎ qín
乐器名,拨弦乐器。balalaika的中译名,琴背扁平、琴腹三角形,长杆、三根弦。流行于俄罗斯民间,用于民谣及舞蹈伴奏,亦可独奏。也称为「三角琴」。
《国语辞典》:格别乌(格别乌)  拼音:gé bié wū
前苏联的特务组织,为俄语G.P.U.的中文译名。此组织最早的名称是「契卡」,于西元一九一七年成立,随著苏维埃政权的演变,多次易名,后称为「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其工作性质神秘,对外为苏俄情报的大本营,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功能相似;对内执行武装保卫的工作,为前苏联政府的秘密警察机构。
《国语辞典》:轮旋曲(轮旋曲)  拼音:lún xuán qǔ
曲式名。Rondeau(法)、rondo(义)中译名:(1)本为十三、十四世纪流行于法国的一种舞曲。舞蹈者手牵著手围成圆圈,独唱与合唱交互反覆著。以后逐渐发展为器乐曲的一个乐章,亦可独立成曲。(2)一种包含一个特定主题和若干插入段所构成的器乐曲。轮旋曲的主题通常出现三次,并与插入段轮流变换。其一般形式为:A-B-A-C-A。也称为「回旋曲」。
《漢語大詞典》:富国学(富國學)
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 清 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 严复 又译为“计学”,次年 梁启超 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 日本 译名“经济学”亦传入 中国 。辛亥革命后经 孙中山 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漢語大詞典》:噶霏
英文coffee的旧译名。即咖啡。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已又赐茶,此茶奶油和麪所作,如西洋之噶霏。”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步入三重门,进一室坐,仍有如噶霏之茶,云是 满 礼早晨所食者。”
《漢語大詞典》:唝吥
“贡布”的旧译名。柬埔寨南部的港市,是贡布省的首府
在柬埔寨
《漢語大詞典》:底也伽
古代西方国家一种解毒膏药的译名。旧唐书·西戎传·拂菻:“ 乾封 二年,遣使献底也伽。”
《漢語大詞典》:泥婆罗(泥婆羅)
尼泊尔 的旧译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 泥婆罗国 所献也。”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 泥婆罗国 ,在 吐蕃 西。其俗翦髮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发源地 泥婆罗 近在南邻,又是 吐蕃 的属国,千余年来佛教徒向四方传教,却不曾进入 吐蕃 ,钵教的抵制,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亦省称“ 泥婆 ”。 唐 段公路 北户录·蕹菜:“国初 建达国 献佛土菜, 泥婆国 献波稜菜。”
《國語辭典》:马利亚(馬利亞)  拼音:mǎ lì yà
Maria
耶稣母亲的名字。一般欧美女子也常以此为名。
《漢語大詞典》:嗹马(嗹馬)
国名。 丹麦王国 的旧译名。 清 余继畬 《〈瀛环志略〉凡例》:“各国正名,如 瑞国 当作 瑞典 , 嗹国 当作 嗹马 。”
分類:国名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