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合义复词(合义复词)  拼音:hé yì fù cí
文法上指由于意义关系合成的复词。两个词以平行关系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复词,表示一个意义,称为「并列式合义复词」。如身体、保养、得失。两个词连缀而成复词,其中有一个词是主体,另一个词是附加成分,这样构成的复词称为「偏正式合义复词」。如火车、大门、小人。其他尚有属于上面两种形式以外的复词,如悬壶、方寸、鞠躬等。
《国语辞典》:浮词曲说(浮词曲说)  拼音:fú cí qū shuō
浮华不实的言词,歪曲不正的说法。《清史稿。卷二二四。张煌言传》:「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踰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国语辞典》:具体名词(具体名词)  拼音:jù tǐ míng cí
对抽象名词而言,表示事物的实体、有实在而具体的形象可见的名词,如山、水、花、木等。
《国语辞典》:历史名词(历史名词)  拼音:lì shǐ míng cí
1.一种名词。指历史上曾经有过,但在现代社会已不存在的事物、制度、观念等。如宦官、墨刑。
2.泛指已过去、再用不上的称谓或事物。如:「女大十八变,愈变愈漂亮,『丑小鸭』对她而言,已是个历史名词了。」
《国语辞典》:拦词抵辩(拦词抵辩)  拼音:lán cí dǐ biàn
假造言词,用来诋毁、抗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随他说长说短,官府不过道是拦词抵辩,决不反为了儿子究问娘奸情的。」
《国语辞典》:集合名词(集合名词)  拼音:jí hé míng cí
表达集合概念的名词,相对于个别名词而言。如军队、树林。
《国语辞典》:诨词小说(诨词小说)  拼音:hùn cí xiǎo shuō
宋代说书有说诨话一类,演述略带滑稽色彩的故事,将此种故事编写成书称为「诨词小说」。如《京本通俗小说》、《大宋宣和遗事》等。
《国语辞典》:蕙风词话(蕙风词话)  拼音:huì fēng cí huà
书名。清朝况周颐撰,五卷。因其号蕙风,故称为「蕙风词话」。作者认为填词重在抒写性情襟抱,以重、拙、大为作词之要,并以沉著浑厚的宋词为规范,偏重在气格和意境。书中并评论古人的词,兼及记事和考證。今刊本有续编二卷,是从况氏各种杂著中辑出编成。
《国语辞典》:经传释词(经传释词)  拼音:jīng zhuàn shì cí
书名。清王引之撰,十卷。广泛蒐集经籍及周、秦、西汉书中的助词虚字共一百六十个,分字编次,详述意义及用法,是研究训诂、文法的重要著作。后清孙经世所著《经传释词补》与《再补》,吴昌莹著的《经词衍释》,均有补充说明。
《国语辞典》:疑问代名词(疑问代名词)  拼音:yí wèn dài míng cí
表示疑问的代名词。如什么、哪一个、为什么、谁、如何、孰等。
《国语辞典》:指示代名词(指示代名词)  拼音:zhǐ shì dài míng cí
代替所指事物的词。分近指、远指二种,如这、此等为近指,那、彼等为远指。也称为「指示词」。
分类:二种
《国语辞典》:北词广正谱(北词广正谱)  拼音:běi cí guǎng zhèng pǔ
书名。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李玉根据徐于室《北曲谱》扩充而成,十八卷,其中四卷仅存目。共选录北曲曲牌四百四十七首,分别列出其格式、区别正字衬字,并注明板式。蒐罗详备,杂剧作家多据以填写曲词。
《国语辞典》:博学宏词科(博学宏词科)  拼音:bó xué hóng cí kē
一种科举考试制科。用以选拔学问渊博,文词卓越者。参见「博学宏辞科」条。
《国语辞典》: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拼音:bù jí wù dòng cí
一种动词。动作者的动作停止在本身,不及于其他事物的词。如鸟飞的「飞」字。也称为「内动词」、「自动词」。
《国语辞典》:不假以词色(不假以词色)  拼音:bù jiǎ yǐ cí sè
神色严峻,不以好言好语对待。如:「那个老闆对人从不假以词色,员工们都不喜欢他。」《聊斋志异。卷二。侠女》:「日频来,时相遇,并不假以词色。少游戏之,则冷语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