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司法官  拼音:sī fǎ guān
负责审理民刑诉讼案件的职官。
《漢語大詞典》:造讼(造訟)
兴讼,挑起诉讼。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田主有 曹 姓者,已鬻而造讼,有司已察而斥之。”
分類:起诉诉讼
《漢語大詞典》:簿讼(簿訟)
审理诉讼案件。 明 李东阳 《寄题谢宝庆逸老堂得乞字》:“晨兴必簿讼,夜坐犹佩韍。”
《漢語大詞典》:马讼(馬訟)
有关马买卖引起的诉讼。周礼·夏官·马质:“马及行,则以任齐其行。若有马讼,则听之。” 郑玄 注:“讼,谓卖买之言相负。” 孙诒让 正义:“《大司徒》注云:‘争财曰讼。’ 郑 意盖以马卖买相负而讼,亦争财之事,故云马讼。”
分類:买卖诉讼
《漢語大詞典》:旁讼(旁訟)
谓诉讼涉及他人。新唐书·李磎传:“ 磎 上言:‘“因事告事,旁讼他人”者, 咸通 詔语也。’”
《國語辭典》:教案  拼音:jiào àn
1.特别指在满清末年时,外国教会欺压民众及民众反抗传教士所发生的各种案件。
2.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
3.学校教室中,供教师用的桌子。
《漢語大詞典》:静谳(静讞)
(1).审定疑案。 唐 王勃 《九成宫颂》:“黄沙静讞, 爽鳩 兴顿足之悲;丹石销寃,神獬輟推锋之计。”
(2).使诉讼案件消除。 唐 李峤 《大周降禅碑》:“疏械破杻,掩方载而胜残;解网取罘,闭圆扉而静讞,此之谓刑典。”
《漢語大詞典》:客诉(客訴)
代人妄兴诉讼,谓之“客诉”。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辛亥,敕:‘民有诉讼,必先歷县州及观察使处决……所诉必须己事,毋得挟私客诉。’” 胡三省 注:“事不干己,妄兴词诉,谓之客诉。”
分類:代人诉讼
《國語辭典》:原诉(原訴)  拼音:yuán sù
在诉讼过程中,当被告对原告提出反诉时,则称原告提起的诉讼为「原诉」。
《漢語大詞典》:主诉
医学上指病人对自我感觉最痛苦的病情的简要叙述
主要的诉讼
《漢語大詞典》:状铺(狀鋪)
官方设置的替诉讼人起草状子的办事机构。《元典章·吏部六·司吏》:“各处状铺之设,本欲书写有理词讼,使知应告不应告之例,庶革泛滥陈词之弊;亦使官府词讼静简,公事易於杜絶。”
《漢語大詞典》:堂断(堂斷)
旧时官吏审理诉讼案件的判决书。 清 林则徐 《关防告示》:“至上控案件,除府州县批语堂断,应准钞黏外,其有钞録属详者,该民人何由得见?”
《漢語大詞典》:诉讼费(訴訟費)
为进行诉讼而支出的费用。 徐特立 《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一切诉讼由农民协会解决,不需一文钱的诉讼费。” 萧乾 《银风筝下的伦敦》:“这人醒后被罚两镑,另付诉讼费五十先令。”
《漢語大詞典》:讼学(訟學)
旧时教授诉讼的学堂。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讼学业觜社:“ 江 西人好讼,是以有簪笔之讥,往往有开讼学以教人者,如金科之法,出甲乙对答及譁訐之语,盖专门於此,从之者常数百人。”
《漢語大詞典》:野司寇
官名。掌郊野之诉讼及管理所征发的徒役。左传·昭公十八年:“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 杜预 注:“野司寇,县士也。” 孔颖达 疏:“周礼司寇属官有县士……各掌其县之民数而听其狱讼。若邦有大役,聚众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