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诈暴(詐暴)
奸诈暴虐。 章炳麟 《〈革命军〉序》:“宰割之酷,诈暴之工,人人所身受,当无不昌言革命。”
分類:奸诈暴虐
《漢語大詞典》:诈道(詐道)
假称。 唐 司空图 《障车文》:“不学伊 吕望 ,竿头钓他将相;不弄作 李膺 ,船子诈道神仙。”
分類:假称
《漢語大詞典》:诈狂(詐狂)
佯狂。史记·龟策列传:“蔽其耳目,与之诈狂。”晋书·隐逸传·公孙永:“王公以下造之,皆不与言,虽经隆冬盛暑,端然自若。一岁餘,诈狂, 暐 送之 平郭 。”
分類:诈狂佯狂
《漢語大詞典》:诈赖(詐賴)
谓以诈术诬枉他人。《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赵一郎 道:‘昔年 丁老官 与 田婆 ,都是老爹与大官人自己打死诈赖 朱 家的。’”
分類:诈术他人
《漢語大詞典》:诈巧(詐巧)
欺骗巧诈。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宋 叶适 《寄王正言书》:“视今之士,崇饰诈巧,造作成败,缓则专利於己,而急则归过於君。” 茅盾 《一个女性》四:“现在她以诈巧阴狠待人,可是人们的回答却是加倍的虔敬和崇拜。”
分類:欺骗巧诈
《漢語大詞典》:诈权(詐權)
欺诈的权术。 宋 李觏 《书麻姑庙》诗:“飞昇若也由贪欲,紫府还应用诈权。”
分類:欺诈权术
《漢語大詞典》:诈人(詐人)
(1).诡诈的人。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吾赖於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仪秦 学乎 鬼谷 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餘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
(2).欺骗他人;讹诈他人。《水浒传》第八八回:“不想 王文斌 自己不识,且图诈人要誉,便叫前军擂鼓搦战。”《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决不会凭空诈人的。而且欠钱还债,本是分内之事。”
《漢語大詞典》:诈慝(詐慝)
奸诈邪恶。《左传·襄公四年》:“ 浞 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 羿 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司马法·天子之义:“上不尊德而任诈慝,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贵用命而贵犯命,不贵善行而贵暴行,陵之有司,此谓少威。”
《漢語大詞典》:诈罔(詐罔)
欺罔。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序》:“於是府君知人散久矣,黷於诈罔,已曰未遂,躬六曹之务,先五美之训,下官敛手,牟食革心,人始翕如也。”
分類:欺罔
《漢語大詞典》:浇诈(澆詐)
犹浇讹。隋书·刑法志:“自余依《大律》。由是浇诈颇息焉。”参见“ 浇讹 ”。
《國語辭典》:浇讹(澆訛)  拼音:jiāo é
风俗浮薄多诈伪。《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叔末浇讹,王道陵缺。」
分類:浮薄诈伪
《國語辭典》:谎诈(謊詐)  拼音:huǎng zhà
欺骗、作伪。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哎儿也,你个聪明人怎便听他谎诈!」
分類:谎骗欺诈
《漢語大詞典》:盗诈(盜詐)
盗窃诈骗。《唐律疏议·名例五·盗诈取人财物》:“诸盗诈取人财物,而於财主首露者,与经官司自首同。” 长孙无忌 等疏议:“盗谓强盗、窃盗,诈谓诈欺。”宋史·刑法志一:“谋杀盗诈,有所规求避免而犯者,不减。”元史·仁宗纪一:“罢诸王断事官,其 蒙古 人犯盗诈者,命所隶千户鞠问。”
《韵府拾遗 祃韵》:下诈(下诈)
见上
《漢語大詞典》:诈诈(詐詐)
谓以诈欺诈。 汉 扬雄 《法言·吾子》:“ 孔子 之道,其较且易也!或曰:‘童而习之,白纷如也,何其较且易?’曰:‘谓其不姦姦,不诈诈也。如姦姦而诈诈,虽有耳目,焉得而正诸?’” 李轨 注:“诈诈者,以诈欺诈。” 汪荣宝 义疏:“诈诈者,以诈为诈而御之也。”
分類:诈欺欺诈
《漢語大詞典》:诈造(詐造)
伪造。《元典章·刑部十四·诈伪》:“ 至元 十五年月日 益都 路申为 郑均 诈造到牌,用金纸裹做金牌作明廉暗察事。”
分類: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