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识字(識字)  拼音:shì zì
认识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只是这班小孩子,一个个好模好样,也还觉得聪俊,怎得有个先生教他识字便好!」《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
《分类字锦》:郑牛识字(郑牛识字)
白居易 双鹦鹉诗郑牛识字吾尝叹丁鹤能歌尔亦知自注谚云郑元家牛 触墙成八字。
分类:巧对
《漢語大詞典》:知书识字(知書識字)
谓有文化修养。 明 冯惟敏 《朝天子·自遣》曲:“ 海翁 ,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浮世乾和鬨。”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你是箇知书识字之人,难道‘覆水难收’四箇字也不知道么?”
分類:文化修养
《国语辞典》:目不识字(目不识字)  拼音:mù bù shì zì
比喻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明。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贳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国语辞典》: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生识字忧患始)  拼音:rén shēng shì zì yōu huàn shǐ
(谚语)古人认为人生的烦恼自读书认字开始。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国语辞典》:读书识字(读书识字)  拼音:dú shū shì zì
常阅读书籍而知晓文字。《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
《漢語大詞典》:牛识字(牛識字)
讥人不识字。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 白居易 诗:‘ 郑 牛识字吾常叹。’自註:‘谚云: 郑玄 家牛触墙成八字。’按:俗訾不识字人往往举此。”
分類:不识识字
《漢語大詞典》:识字知书(識字知書)
谓有文化知识。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莫説别个,就是 闕忠 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鐙随鞭。”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五:“一百多代表中,‘识字知书’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
分類:文化知识
《漢語大詞典》:识字班(識字班)
群众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以识字为主,并学习时事政治。《新华日报》1940.1.1:“穷人翻了身,迫切要求文化,在识字班的基础上办起学校。”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三章:“翻身的情景我见了些,不说别的,姐妹们上的识字班就喜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