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郐以下(自鄶以下)  拼音:zì kuài yǐ xià
春秋时,吴国季札曾于鲁国聆赏各国乐诗并评论之,唯自郐国以下者均不再评论。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比喻程度太低,不屑评论。唐。卢照邻 寄裴舍人遗衣药直书:「余以其为人也,名过其实,然穷达之际,则西狩获麟,所不能免,斯亦古君子之大悲也,自郐而下,曷足讥焉。」
《国语辞典》:品理  拼音:pǐn lǐ
评论道理。《直语补證。品理》:「今市井常语,凡是非不能判决则集众议以折服之,谓之品。此字义不见经传,惟广韵品字注:『两口生讼,三口乃能品量』是此语所本。」
《国语辞典》:曲话(曲话)  拼音:qǔ huà
以随笔体裁评论曲辞、研讨声律或记载曲家事迹的书,如明王骥德《曲律》、何良俊《曲论》等。
《国语辞典》:赋话(赋话)  拼音:fù huà
以随笔体裁,评论辞赋的作法、技巧及得失、优劣的作品。
《国语辞典》:不予置评(不予置评)  拼音:bù yǔ zhì píng
不做任何评论。如:「对于他所作的行为,我不予置评。」
分类:评论
《國語辭典》:短评(短評)  拼音:duǎn píng
简短的评论。如:「读者短评」。
分類:简短评论
《國語辭典》:读后感(讀後感)  拼音:dú hòu gǎn
看完文章或书本内容后的内心感受。如:「报章杂志上,常可看见有许多读者投书写下的读后感。」
《漢語大詞典》:话长说短(話長説短)
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何典》第五回:“起初还恐怕 雌鬼 要话长説短,遮遮掩掩的瞒着他。”
《國語辭典》:观察家(觀察家)  拼音:guān chá jiā
客观分析国内外政治现象的专家。
《漢語大詞典》:鹤短凫长(鶴短鳧長)
《庄子·骈拇》:“鳧脛虽短,续之则忧;鹤脛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鹤短鳧长”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第二》:“且 齐 之年世不可屈,而 燕 独可屈,鹤短鳧长,妄分厚薄,又何理也?”
《漢語大詞典》:编者按
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也作编者案。
《漢語大詞典》:道长论短(道長論短)
谓评论好坏是非。 丁玲 《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了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跳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亦作“ 道长争短 ”。 林如稷 《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漢語大詞典》:道德评价
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
《國語辭典》:成败论人(成敗論人)  拼音:chéng bài lùn rén
以成功或失败作为评论衡量人物的标准。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四。大劫运》:「虽然,大劫难逃,内备虽饬,又必发之意外。今人但成败论人耳。」《儒林外史》第八回:「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
《國語辭典》:评传(評傳)  拼音:píng zhuàn
对古今人物的生平、作品、成就等加以评论的传记。
分類:评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