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序论(序論)  拼音:xù lùn
1.序言、序文。
2.序和论。指引言和评论。《宋书。卷六九。范晔传》:「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3.依次论列。宋。曾巩 新序。目录序:「刘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论。」
《漢語大詞典》:平说(平説)
陈说评论。后汉书·范升传:“时尚书令 韩歆 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詔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於 云臺 。帝曰:‘ 范博士 可前平説。’”
分類:陈说评论
《漢語大詞典》:置议(置議)
议论,评论。 宋 王溥 五代会要·王府官“ 后唐 长兴 四年四月,以祕书监 刘赞 为 秦王 傅”原注:“时言事者,请为 秦王 置师傅。上顾问近臣,皆以 秦王 名势隆盛,不敢置议。”
分類:议论评论
《漢語大詞典》:遗议(遺議)
(1).谓遭致异议和非议。 唐 皎然 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如 康乐公 ‘ 彭 薛 纔知耻, 贡公 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此申商榷三贤,虽许其退身,不免遗议,盖 康乐公 欲借此成我诗,非用事也。”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下:“嗟乎!嘘噏畏懦遗议千秋,丈夫临事可不为身后虑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修志》:“试观诸史,如史记汉书,虽出 马 班 之手,尚不能无遗议,况他人邪!”
(2).指遗漏未及之评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同治 二年﹞ 太仓 钱鼎铭 井井有条,毫无遗议。”
《國語辭典》:评说(評說)  拼音:píng shuō
批评论说。如:「评说事物要有根据。」
《漢語大詞典》:刻论(刻論)
苛刻地评论。 清 周亮工 《与吴冠五书》:“论既正,又足以痛快人心,似不当刻论之矣。”
分類:苛刻评论
《漢語大詞典》:论谥(論謚)
评论其生平事迹,然后赐给谥号。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张璠 《汉记》:“ 范丹 , 中平 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弔,累行论謚,僉曰宜为 贞节先生 。会葬二千餘人。”
《漢語大詞典》:论课(論課)
谓评论、考核军功或政绩。后汉书·百官志五:“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
《漢語大詞典》:论吏(論吏)
评论考察官吏的才德。《孔子家语·执辔》:“故天子论吏而德法行,事治而功成。” 唐 于邵 《为福建李中丞谢上表》:“臣闻度材任器,论吏底禄, 三代 所以直道而行,迭相沿袭,未之易也。”
《漢語大詞典》:批尾
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 清 黄宗羲 《〈天岳禅师诗集〉序》:“不知先贤之学,如百川灌海,以异而同,而依傍集注,妄生议论,认场屋为两廡,年来遂有批尾之学。” 清 黄宗羲 《〈马虞卿制义〉序》:“黠者从而张皇其间,寱语狂吠,发为时文之批尾。面墙之士子,遂以批尾为学。”
《國語辭典》:评语(評語)  拼音:píng yǔ
用来评定好坏的语言文字。如:「老师这次给他的评语是『不够用功』。」「评审对这位体操选手所下的评语是『动作不够流畅』。」
分類:评语评论
《漢語大詞典》:短论(短論)
短小的评论文章。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
《國語辭典》:戏评(戲評)  拼音:xì píng
评论戏剧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论客(論客)
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近者帝国主义之声,洋溢于国中,自政府之大臣,政党之论客,学校之教师……莫不口其名而艳羡之,讲其法而实行之。”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所以我以为最好先看一点基本书,庶不致为不负责任的论客所误。”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我不愿意摹仿一般轻薄的时髦论客,一动笔便要嘲笑‘神童’,奚落‘才子’。”
《漢語大詞典》:质论(質論)
(1).质疑评论。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贾春宇言边事书》:“况边事关係甚重,须彼此虚心商量,又不可谓事出鄙见,黽勉相从,不復质论也。”
(2).信实的评论。 明 张溥 《〈陆清河集〉题词》:“集中大文虽少,而 江 汉 同名。 刘彦和 谓其‘布采鲜浄,敏於短篇’,殆质论歟!”